5万亿规模股份行发力财富管理 高管解读战略重点
财富管理转型蔚然成风,银行应当如何加强业务协同,加快转型步伐?
在提出“打造一流财富管理银行”战略愿景后,光大银行交出一张亮眼的“成绩单”。年报显示,2021年光大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527.51亿元,比上年增长7.14%;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434.07亿元,比上年增长14.73%。
3月28日,在光大银行2021年业绩发布会上,行长付万军携高管团队就财富管理转型战略进行了重点解读。
业内普遍认为,财富管理转型是银行业应对息差下行压力的有效出路。付万军表示:“2022年息差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光大银行力争息差和去年相比保持稳定,我们有这个信心。”
这位执掌5万亿银行资产的行长,信心究竟从何而来?或许能从光大银行战略发力重点中探知一二。
零售发力做强财富管理
“财富管理转型已是行业共识,在实际推动中我们也深刻体会到转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需要咬住目标、坚定不懈、久久为功。”付万军称。
围绕“打造一流财富管理银行”战略愿景,光大银行将加快零售业务、中间业务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截至2021年末,光大银行管理零售客户总资产(AUM)21224.6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0.68%;理财管理规模突破1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7.67%;零售客户总量突破1.4亿户,保持可比同业前列。
在理财业务的带动下,2021年光大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73.14亿元,同比增长11.90%。其中,理财服务手续费收入39.76亿元,同比增长57.90%。
在信贷资源和结构的摆布上,光大银行还将进一步提升零售占比。付万军表示,预计2022年零售信贷在信贷结构中的占比,争取在去年43.3%的基础上再提升1个百分点。
“2022年,光大银行将在打造一流财富管理银行的征程上续力前行,再上新的台阶。”付万军称。
对公联动做大FPA融资总量
净息差收窄是大势所趋,银行发力综合金融有助于加强公司联动,进而提振中间业务收入。光大银行公司金融的财富管理转型目标是向“商行+投行+资管+交易”迈进,打造投商行一体化的竞争新优势。
“在对公业务上,鲜明地提出要做大FPA融资总量,以此提升服务战略型客户的综合服务能力,从而做大整个公司业务的资金流量,为负债端带来持续的资金流量。”付万军表示。
FPA是一个综合金融概念,即银行为客户提供的全部融资规模,而不单以投放对公贷款为目的。此前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曾在年报中披露过FPA指标。
光大银行在年报中首度披露FPA指标——截至2021年末,该行FPA总量突破4.27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超1500亿元。
据光大银行副行长曲亮介绍,光大银行以FPA为转型引擎,做大客户融资总量,同时优化融资结构,其中传统信贷、债券融资、非贷非债业务在FPA中各占1/3比重。
曲亮表示,未来三项工作要继续抓好:
第一,传统信贷更加突出“精准支持”。聚焦扩大内需的战略,精准支持“十四五”国家发展战略和重点项目,满足适度超前投资的资金需求。还重点支持两新一重、绿色发展、普惠金融、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领域的融资需求。
第二,债券融资要更加突出“财富协同”。把握积极宏观政策,灵活管理债市收益预期,拓展债券品种、客户群体和融资总量;拓展渠道搭建“朋友圈”,精准把握投融两端信息,进一步突出对民营企业等政策端、创新端的债券融资支持;加大投债联动,壮大承销能力、增强经营分销能力。
第三,非贷非债更突出“流量价值”。要立足“交易”本位,服务实体企业全生命周期,陪伴企业在资本市场的成长。以结构化融资等加快资产流转,实现光大银行由资产持有者向资产经营者的转变,以撮合联动实现由资金提供者向融资组织者的转变。
背靠光大集团的综合性金融优势,光大银行重点打造的开放式缴费平台——“云缴费”实现增长突破,“云缴费”直连客户超过1亿户,缴费金额突破5500亿元,缴费笔数突破20亿笔,服务活跃用户达5.65亿户。
防范涉房风险夯实资产质量
谈及今年的资产质量走向,光大银行副行长杨兵兵表示,2022年国内外错综复杂,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面临挑战,不过对于资产质量继续保持平稳很有信心。
资产质量稳中向好,但涉房风险仍被重点提及。
“涉房风险总体可控,不会对资产质量造成重大冲击。我们也会进一步观察房地产行业及关联领域的风险演化的趋势,特别是要密切关注个别高杠杆房企的信用风险的变化情况,动态审慎计提信贷拨备,积极应对有可能发生的各种不利的情况。”杨兵兵表示。
为防范涉房风险,光大银行主要采取了四方面措施:
一是严格执行房地产贷款的集中度要求,房地产贷款的规模和占比低于股份制银行平均水平。
二是严格执行并表的统一授信制度,将信贷、投资、理财、代销等业务均纳入统一授信的范围。同时审慎核定客户的信用限额,严格控制单一集团及单一客户的授信集中度,对主要房地产企业的授信规模相对可控。
三是通过前瞻性的排查以及智能预警,有效压降了高杠杆的房企授信规模。
四是房地产贷款大部分都具有较为充足的抵质押担保,风险管制措施比较强。
防范风险还需加强预警和行业前瞻,话语之间也透露出对房地产行业未来走势的最新研判。
“2022年国家还是围绕着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来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当前房地产市场遇到的状况,我们认为只是长期趋势下的短期波动,预计未来房地产行业会逐步趋稳。”杨兵兵称。
谈及涉房贷款的下一步策略,杨兵兵表示,一是积极支持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建设和运营;二是积极支持城市更新项目;三是合理支持优质主体+优质项目的房地产并购;四是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地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而且是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