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会后悔,不买会焦虑?这类产品买不买?
大家有没有发现,自从19年刮了一阵预定利率4.025的风之后,现在年金险又渐渐火热了起来。
看好原因大多是:
利率下行,锁定长期收益;
延迟退休,提前给自己规划养老;
穿越经济周期,获得稳定收益……
很多朋友一听难免心动,但又看到年金险收益率不高,夹在两种观点里左右为难。
今天小保不吹不黑,客观地介绍一下年金险,供大家参考。
01
年金险是什么?
咱们常接触的关于人的保险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针对损失进行补偿,常见的意外险、医疗险、重疾险、定寿险,都属于这一类。
防止因意外、疾病或者死亡,造成个人「主动收入」的断崖式下降。
这是保险有着最纯粹的保障作用,其他金融工具不能替代,也是建议大家都要配置的一类。
还有一种是防范财务风险,毕竟“人活着,钱没了”也是一种困难。
一些刚性支出或确定性支出,是不能承受任何风险的。
包括年金险在内的众多种类储蓄险,主要解决的就是「被动收入」的风险。
作用在于财务规划,先储蓄,后享受。
年金险的特点:
通常是一次性或者分几年,缴纳资金。
到了约定的时间,比如60岁以后,就会每年固定时间返钱,和每月领工资一样,不用太操心。
关键在于能够雷打不动的提供稳定现金流,收益情况写进合同,保险公司必须履行。
不用担心当时的市场情况、利率变化,提供一份稳稳当当的确定性。
这种安全稳健的资产,影响的是未来生活的下限,确保即使遭遇熊市或人生黑天鹅事件,也能在退休养老的时候都能拿出一笔钱,保证最基础的生活。
02
年金险收益怎么样?
目前比较不错的年金险产品,长期回报在3%-4%之间。
年金险在收益这方面不具有优势,也是真的。
大家会想,买基金、股票,收益好像更高,用来准备养老金不是更好吗?
没错,权益类资产的长期收益确实更高。
如果想通过配置年金险,获取资产上的大幅增值,大概率是行不通的。
不过,我们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按照经验来说,股票基金长期收益大概在10%左右,
但这并不代表每一个配置股票型基金的人,都能获得这个平均收益。
说个实际的例子吧,小保的邻居阿姨在90年代买过一款年金险,现在每三年就能领一大笔钱,算下来比那些年天天搬着小板凳去交易所大厅炒股的老友们,收益要可观得多。
这个例子,主要想表达的意思是:
“七亏二平一赚”的现象普遍充斥在市场中。
直接拿股票基金的10%,来跟年金险的收益做对比,没有可比性。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