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谁会在凌晨3点逛博物馆?全国首家24小时开放的国有博物馆在杭州试运营满月

  6月初,浙江自然博物院打造的“24小时博物馆”在杭州开放。这是浙江省第一家,也是全国第一家24小时开放的国有博物馆。在2个月的试运营期间,“24小时博物馆”的开放时间为周一至周五每天上午10时30分至午夜24时,周末全天24小时开放。试运营即将满月,记者探究,到底是谁在深夜逛博物馆?

  试运营首日,从当天下午3时到午夜24时,博物馆共接待游客700多人。这一个月以来,展馆人气一直居高不下。下午5时到晚上8时是人流量最高峰的时间段,若正好赶上,恐怕进馆还要排队。周末24小时全天开放,最晚的观众将近凌晨3时进馆,最早的刚过上午8时便来了。

  近几年,我国关于夜间博物馆也做了不少探索。南京博物院在2016年5月第一次尝试夜间开放,颇具人气,开放首日观众人数超过5000人。2019年,故宫博物院元宵灯会备受关注,中国国家博物馆也从2019年的暑假开始,尝试延时开放。2020年夏天,上海市文旅局组织上海全市近30家博物馆,一同体验“展览+活动+文创”的综合性夜场活动。

  不过,像浙江自然博物院这样,将夜间开放常态化,甚至周末两天24小时开放的做法,实属罕见。毕竟,为参观者提供夜游博物馆的便利,需要面临不少现实难题。若博物馆在建立之初未考虑夜间开馆,现有的电能、照明、安全提示等设施可能难以满足夜间需求。另外,相较于白天,博物馆的夜间管理难度增大不少,物业安保人员都要增派人手,通宵值夜班。浙江自然博物院规模很大,夜间藏品管理、设备维护、水电消耗、工作人员劳务费……林林总总加起来,运营成本恐怕要增加不少。

  但不容忽视的是,夜游博物馆的需求一直都在。

  以前,浙江自然博物院“朝九晚五”开放,一般来说,下午4点之后便不能再进馆了。“我们经常接到电话,问晚上能不能参观?”浙江自然博物院院长严洪明说。打电话过来的人,一部分是杭州市民,学生是博物馆的主力参观人群,但要想在非周末时间参观,得等到放学,尤其“双减”后,他们可支配的课余时间更多了;还有一部分是外地游客,白天他们忙着游西湖、逛茶山,想在晚上体验“博物馆奇妙夜”。可惜的是,按照之前的开放时间,这两类人群的愿望都无法满足。

  能否有一个折衷的做法?正巧,严洪明收回了一间310平方米的沿街门面房,在西湖文化广场主干道旁,紧邻浙江自然博物院杭州馆主馆,又彼此分隔,相互独立,能打造成一个单独的小型文化空间。新建场馆,可以避开照明设备不符合要求的尴尬;地方小了,运营成本的压力也自然减轻不少。“夜间开放全部面积,没必要也不现实,重新打造一个小型馆,更具备可持续运营的条件。”严洪明说。

  面积虽小,“24小时博物馆”里大有天地。“我们以动物、植物和矿物为主题,从27万件馆藏物品中,甄选了浙江地区出现的300余件动物、植物、矿物标本。”严洪明说,标本每季度会更新。边玩边学、寓教于乐是这个小型博物馆的一大特色,比如观众按动展柜上鸟类标本下的按钮就能听到悦耳的鸣叫;把鱼类简笔画上色后,用AR(增强现实)装置扫描,投影幕布上就有鱼儿水中游。馆内还有“元宇宙剧场”,不仅可以展示所有馆藏,还能与美国、欧洲、日本等地的自然博物馆跨时空连接。“物理空间面积有限,数字化技术能把这个小型博物馆变成无穷大。”严洪明介绍,展馆真正做到了“足不出馆,遍览全球”。

  还有意外之喜。“24小时博物馆”不仅让博物馆资源利用最大化,也凝聚了人气,到了晚上,整个街区都热闹了不少。以后,“24小时博物馆”可能不只是时间上的延伸,也能进一步增强博物馆自身造血功能,甚至成为夜间经济发展的强大推手。各方联动,更好挖掘当地特色资源,开发文创产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24小时博物馆”成为夜间经济聚集地,也为更多的博物馆、展览馆、文化馆探索一条夜间开放的新路子。

  2个月试运行结束后,该博物馆将根据积累下来的数据,再调整开放时间。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