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波下的新疆棉花:棉户锁定1.7万/吨价格收益大6%,年前刚遭抢购
导读:棉花期货大起大落,新疆棉花企业与棉户并未因此蒙受较大损失,棉花贸易商的日子倒是有些难过。
来 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
记 者丨陈植
编 辑丨马春园
棉花风波又起。国内棉花期货受到一定压力。
截至3月25日收盘,国内棉花期货主力合约2105的报价回落至14890元/吨,盘中一度跌至2月以来最低点14665元/吨,几乎回吐了2月以来的所有涨幅。
不过,新疆棉花企业与棉户并未因此蒙受较大损失。
一位期货公司棉花领域分析师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春节前大量棉花下游企业集中到新疆采购补充库存,新疆棉花企业与棉户已早早锁定了种植销售利润。即便仍有部分棉花库存的新疆棉花企业,也通过期货市场沽空套保规避了价格波动风险。
上述分析师透露,2月上旬棉花期货价格一路涨至17080元/吨期间,不少新疆棉花企业通过在16000-17000元/吨开展沽空套保,几乎获得比去年高出逾6%的种植销售收益。
在上述期货公司棉花领域分析师看来,新疆棉花企业与棉户之所以积极参与期货套期保值操作,一个重要原因是新疆地区棉花种植产量持续增加,加上棉花价格波动加大,他们已将期货市场套保视为新的销售渠道与锁定利润路径。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由于2020年棉籽收购价格较高,加之下游轧花厂掀起抢收潮,政府农业补贴发放及时,今年新疆地区棉花种植意向明显增加,不少新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随之提升。
“目前我们通过举办期货知识讲座等形式,引导新疆棉花企业、棉户加大期货市场套保操作,给种植棉花获益提供更全面保障。”一位期货公司负责人指出。
图/新华社
棉企借期货套保规避“过山车”
“春节前,很多内地下游企业都跑到新疆抢购棉花。”一位棉花贸易商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一方面是就地过节政策影响,棉花下游企业开工量骤增,对棉花的补库存诉求极其强烈;另一方面疫情导致不少国家服装订单难以交付,全球大量服饰订单纷纷涌入供应链率先恢复的中国,进一步推高了棉花需求。
今年1月,中国棉花协会对全国12个省市和新疆自治区共2771个定点农户进行的棉花交售进度情况调查显示,临近春节,国内棉花价格上涨,棉农交售积极。按照被调查户产量及采摘、交售量计算,截至1月31日,全国棉花交售进度为99.06%,同比高0.5个百分点;棉花交售平均价格为6.7元/公斤,同比上涨14.33%,环比上涨3.08%。分区域而言,新疆棉花交售已经结束。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