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产业链下游加速向上布局 中游厂商更需守住核心资源
锂电原材料供不应求,产业链利润重心上移,以整车厂、电池厂为代表的下游频频绕过中间环节,加速向上游布局,不断挤压中游厂商的生存空间。
2021年以来,宁德时代、比亚迪、LG新能源、国轩高科、中创新航等一众电池厂竞相出手买矿、采矿、锁矿,近期中创新航、宁德时代、蜂巢能源又相继与天齐锂业、天华超净、赣锋锂业达成锂盐生产及供销协议。整车亦表示出对电池这一核心零部件的高度重视,今年7月,大众集团首座欧洲电池工厂破土动工,并宣布2030年前将与合作伙伴向电池业务投资超200亿欧元。另据相关统计,活跃在中国市场的29家主流车企均通过自建、合建及入股的方式布局有电池产能。
下游向上进击,如同一条鲶鱼扰动行业生态,中游厂商手中掌握的资源、可供谈判的砝码变少,或引发话语权下降风险。然而,锂电行业经过二十余年的摸索和沉淀,已形成了专业化程度高、分工明晰的产业链体系,当前下游向上布局的内生原因在于保供降本,并不是为了与中游形成直接竞争关系,而是希望形成良性互补。
车企布局的电池产线,大多以与电池厂合资模式实施,双方均可享受红利;电池厂锁定的矿,除满足自供需求外,也会为一级供应商材料厂提供配套,以满足其产能需求。在此背景下,锂电中游无需过分担心被下游替代,更应该从中寻求机遇,卡位差异化需求,守住核心资源。无论是资源布局、技术研发、人才积累,还是量产规模、工艺优化,中游厂商在既有环节都有先发优势,并非一朝一夕可以练成,企业需要从中找到“长板”,并在业务合作中持续放大,助力自身成为上下游绕不过的合作伙伴。
当前,锂电原材料价格处于高位,行业景气度较高,下游向上布局的动力较强。而当潮水褪去,行业进入稳定发展期,产业分工、成本核算会更趋向精细化,专业的事仍会交还给专业的人。
未来,行业低端供给过剩、高端供给紧缺将作为常态存在,而降本增效则是贯穿始终的底层逻辑,赚钱效应或会下降,但不会消失,如何做精产品、做精工艺仍是不变的主题。无论如何,一条健康的产业链一定是上下游相伴相生,良性博弈的生态,而不是互相倾轧、层层盘剥,合理的利润空间是底线,任何一方都不会轻易触碰,即便在短期内有利益拉锯,但长期来看,平衡发展仍是趋势。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e公司)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