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推进债券市场对外开放 促进我国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
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消息,中国农业银行资金运营中心总裁施卫发表题为《坚定推进债券市场对外开放促进我国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文章。
全文如下:
伴随我国债券市场持续对外开放,境外投资者参与我国债券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提升,对我国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带来了积极且深远的影响。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促进了市场机制的改革创新,提升了债券市场的整体发展水平。同时,伴随境外投资者持仓量和交易量的稳步提高,债券市场流动性稳步提升,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促进了价格发现和市场效率的提升。国际投资者的引入也推动了我国债券市场与国际标准接轨,提升了国际化水平。最后,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促进了市场分层,推动了做市商全面提升做市能力,市场流动性得到了更有力的支撑。债券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必将推动我国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
一、我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持续深化
近年来,作为国家对外开放战略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债券市场对外开放不断深化。从2010年人民银行放开境外央行、人民币清算行和人民币结算境外参加行(以下简称“三类机构”)投资中国债券市场,到2017年“债券通”“北向通”启动,再到2022年银行间市场与交易所市场“互联互通”出台,人民银行、证监会等监管部门多措并举共同推动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在监管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境外投资者类型日趋多元化,入市渠道日益丰富,交易机制更加便捷,风险管理工具日益丰富,参与中国债券市场的境外投资者的数量快速增长、交易量和持仓量稳步提高,为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国际收支平衡以及人民币国际化带来了新的助力。
截至2022年5月末,共有1038家境外投资者主体入市,其中516家通过直接投资渠道入市,751家通过“债券通”渠道入市,229家同时通过两个渠道入市,境外投资者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3.66万亿元,约占银行间债券市场总托管量的3.0%。境外投资者参与我国债券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均不断提升,对我国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也带来了积极且深远的影响。
二、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推动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
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促进市场机制的改革创新,提升债券市场的整体发展水平。一是促进了债券市场的有效分层。在债券通的做市商机制下,内地做市商为境外投资者提供报价交易服务,形成分层有序、良性互动的交易结构,一方面为境外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流动性,另一方面促进了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市场分层,显著提升了市场的整体交易效率,并推动了债券市场的规范发展;二是推动了交易机制的不断创新。近年来交易中心丰富完善了各项交易安排,包括延长结算周期、推出循环结算、延长交易时间、推出分仓交易等,进一步便利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市场的同时,促进了交易机制与国际标准接轨,提升了债券市场的交易效率;三是催生了跨市场和跨品种交易等新的交易和对冲需求,拓宽了债券市场的广度。2022年,“互联互通”和“互换通”陆续推出,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债券及衍生品市场的产品体系,提升了我国债券及利率衍生品市场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提升债券市场流动性,优化金融市场结构,促进价格发现和提高市场效率。一是提升债券市场的深度。境外投资者的增多及伴随而来的持仓量、交易量的持续增大,进一步提升了市场的流动性。2022年前5月,境外投资者债券交易量为5.8万亿,占银行间现券交易量的5.77%,较2021年增加0.36%。境外投资者的参与有效提升了市场深度,特别增加了国债和超长期限(大于10年)债券品种的流动性水平;二是促进价格发现,提高市场有效性。伴随对外开放,投资者结构日益多元化,程序化交易、跨品种套利等多种交易模式和交易策略将减少市场中的不合理定价,明显提高市场定价有效性;三是丰富债券定价体系。伴随境外投资者参与银行间市场的程度不断提高,中国债券市场的定价体系中融入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因素,国际宏观变化、国际资本市场变动对中国债券市场的影响日益增强,加强了境内外债券市场的联动和股债汇商的跨市场联动。
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提升中国债券市场的国际化水平。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过程也是中国债券市场与国际标准日益接轨的过程。在监管部门、基础设施机构和市场主体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债券市场的市场机制、市场效率和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债券市场被越来越多的国际投资者接纳。2019年以来,中国债券先后被纳入彭博巴克莱、摩根大通和富时罗素等全球三大债券指数,全球前100家资产管理公司投资中国债券市场的参与率在80%左右,充分反映了中国债券市场与日俱增的市场吸引力,和境外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稳健对外开放、对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信心。后续来看,中国债券市场的国际化水平将持续提升,一方面是继“引进来”以后,“走出去”的政策陆续落地。2021年9月,“南向通”的启动丰富了内地投资者的投资渠道,便利了内地投资者投资离岸人民币债券、中资美元债等国际债券市场,进一步拓宽了国际视野。另一方面是伴随债券市场有序开放,中国信用债市场也逐步进入境外投资者的视野。随着信用债市场透明度的不断提升、信用评级市场的逐步开放、违约处置机制的不断完善,境外投资者在信用债市场的参与程度将会不断提升,有力支持了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
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推动做市商全面提高做市能力。自2010年人民银行允许三类机构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以来,以农业银行为代表的做市商积极响应扩大金融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国家政策,大力推动债券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对外开放引入的做市商机制需要做市商以更积极主动的姿态承担做市职责,主动作为,拥抱挑战,全面提升做市交易水平。农业银行作为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本币大行,在这一过程中积极发挥做市商优势,努力提高做市水平,推动定价能力不断提升、持仓结构不断优化、报价券种不断丰富、报价响应速度不断提高、报价质量不断提高,为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提供了重要的流动性支撑。2017年以来,农业银行对外开放做出的贡献获得了监管机构、基础设施机构和市场机构的广泛认可,债券通交易量年均增长率超过70%,市场份额稳居市场前列,服务客户累计超过600家,客户类型涵盖主权类机构、商业银行、大型资产管理公司和投资银行等,连续5年荣获交易中心颁发的对外开放突出贡献奖和债券通公司颁发的债券通优秀报价机构奖、获得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颁发的全球通业务优秀结算代理机构奖等荣誉。
未来,农业银行将继续以推动对外开放、深化金融改革为己任,积极筹备“互换通”业务,丰富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市场的金融产品体系,持续提升农业银行服务境外投资者的能力,助力中国金融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