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海报时评丨未成年人文身治理 需多方织密“保护网”

  当代审美多元包容,作为一种特殊文化,文身现象已不再被视为“洪水猛兽”,成人出于个人偏好文身无可厚非。但身体和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因追求个性,一时兴起刺下的不仅是难以清除的图案和文字,更是重重隐患。

  从身体层面看,未成年人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文身破坏皮肤保护屏障,易导致皮肤过敏、感染、出血甚至诱发皮肤癌,如消毒不严格,还存在感染乙肝、梅毒甚至艾滋病的风险。从心理层面看,文身后的未成年人易被标签化、边缘化,从而被动形成自我认同,偏离甚至对抗社会主流观念,逐渐走向标签暗示下的社会角色。从自身发展看,文身对其未来的职业选择设限,如军人、公务员、医护人员、教师等职业都对文身有严格要求。而这些隐患明显超出未成年人的理解和理性判断范围,应予以特殊保护、优先保护。

  随着文身低龄化,未成年人文身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为加强未成年人文身治理,今年6月6日,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办法》,明确任何企业、组织和个人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不得胁迫、引诱、教唆未成年人文身,为禁止未成年人文身提供了法律依据。

  但保护未成年人免受文身侵害,不能止步于法律层面上的禁止,由于源头管控的强化是个长期过程,还需多方合力。就在不久前,央视曝光了诸多文身乱象:针头及颜料来路不明、无证无照经营、对未成年人文身无严格限制,甚至文身业务同宠物美容在同一场所进行。明令禁止下,如果未成年人进入此类“黑作坊”,后果不堪设想。堵住源头漏洞,除有关部门对文身从业人员资质、执业规范做好进一步监管,也需要企业、组织和个人积极发挥监督举报作用。

  除此之外,针对未成年人文身危害性,相关知识的教育、思想道德引领、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净化文化环境等工作的开展也有利于为未成年人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成长环境,这需要相关部门、学校、家庭各负其责,形成整体合力,共同为成年人远离文身织牢织密“保护网”。

(文章来源:大众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