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为低碳未来提供绿色动力

  长20厘米、宽8厘米、高8厘米――这是一块动力电池的常见尺寸。体积不大,其中蕴藏的澎湃动力却足以推动全球汽车电动化加速转型,让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规模化快速发展新阶段。

  近日,由我国举办的全球首个世界级动力电池行业盛会――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在四川省宜宾市召开。此次大会以“智汇绿色动力?创享低碳未来”为主题,旨在深化产业国际合作交流,吸引全球创新优势资源集聚,推动动力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

  与会者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整体处于全球前列。但即便如此,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仍面临材料价格上涨、技术创新不足等痛点问题。当前,全球汽车产业绿色低碳转型进一步加速,我国动力电池产业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在此背景下,我国将聚焦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动力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走在世界前列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能源和交通绿色转型已经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在视频致辞中指出,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已进入全面市场化的拓展期,产销量和保有量连续多年世界领先。

  万钢介绍,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已经突破了21%,与此同时,电力驱动系统正在向邮轮、货船、轨道交通以及农用机械等领域拓展。作为能量储存与转换装置的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中国动力电池产业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国。我国的头部企业进入了国际知名整车企业的配套体系,全球装机量占比超过了50%。

  “近年来,我们牢牢把握汽车产业变革趋势,牢牢把握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汽车电动化转型主要引擎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推动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走在世界前列。”工信部副部长张云明表示,目前我国电池技术水平迅速提升,三元电池系统能量密度超过每公斤200瓦时,磷酸铁锂电池系统能量密度超过每公斤160瓦时,处于量产产品的国际领先水平。高镍无钴电池,固态半固态电池等实现突破应用,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累计达154.5吉瓦时(GWh),同比增长142.8%,占全球总装车量的52.1%。今年上半年,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累计110.1吉瓦时(GWh),同比增长109.8%,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在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大企业中我国占据6席。

  动力电池行业痛点引发业界普遍关注

  当前,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仍面临材料价格上涨、技术创新乏力等痛点问题,已经引起了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

  “上游原材料领域的资本炒作给动力电池产业链带来了短期困扰,但矿产资源并不是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瓶颈。”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毓群表示,目前已探明的锂资源储量可以生产160T瓦时(TWh)的锂电池,完全满足全球需要的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

  在曾毓群看来,动力电池产业链以及电池企业真正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消费者对研发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二是大规模交付对制造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三是产业纵深发展对服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曾毓群透露,宁德时代宜宾基地在2021年就达到了碳中和,希望消费者能够早日用上宁德时代的零碳电池。此外,宁德时代换电服务站EVOGO也会在更多城市落地。

  “电池成本太高了!动力电池成本占到新能源汽车总成本的40%至60%,并且在不断增加。在新能源汽车需求端飞速增长的情况下,动力电池原材料一路飙涨,价格压力直接传导至整车厂,这就会让新能源汽车的价格随之上涨。”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庆洪为此建议,国家层面应加强对电池行业的监督领导和统筹协调,改善供需平衡,让价格回到合理区间。

  对于备受关注的动力电池技术路线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指出,未来我国电动电池产业就是要朝着低碳化、高端化、智能化路线发展。在低碳化方面,动力电池关键材料制备低碳化发展迫在眉睫,动力电池材料回收节能减排潜力巨大。在高端化方面,从电池结构创新逐步发展到材料体系创新是必然趋势,突破全固态电池关键技术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在智能化方面,要实现动力电池从材料、设计、制造、使用、回收全链条智能化。

  推动我国动力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

  张云明指出,当前全球汽车产业绿色低碳转型进一步加速,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在此次大会上,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主任瞿国春发布的《2022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宜宾)指数》也印证了上述观点。

  “该指数的构建旨在放眼全球、立足中国、聚焦企业,反映产业演进动态、研判产业发展趋势。”瞿国春介绍,从全球发展指数看,亚洲国家动力电池产业已通过多年的发展积累了明显优势。中国在全球指数中发展优势明显,韩国和日本等亚洲国家紧随其后,产业格局和竞争态势仍将不断调整;从中国发展指数看,东南沿海地区已形成一定的产业集群,具备一定的先发优势。西南地区具备丰富的资源优势。随着产业转移和政策支持力度的增大,未来产业聚集新高地将在此形成;从企业发展指数看,国内市场集聚效应和头部企业优势愈发明显,一超多强态势正在逐渐明朗。随着市场持续扩大,更多的整车企业加快布局动力电池板块,未来竞争格局仍将进一步调整。

  张云明强调,全球汽车产业绿色低碳转型进一步加速,我国动力电池产业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工信部将聚焦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和“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深入实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推动我国动力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强关键技术创新。发挥行业龙头企业和动力电池创新中心作用,聚焦关键技术瓶颈,强化核心基础专利布局,提升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和快充性能。加快固态电池工程化研究,加强燃料电池、金属电池等新材料布局,增强产业链竞争力。

  二是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安全预警隐患排查和事故调查等机制,完善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安全技术标准,加强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和联合监管。强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主体责任,引导加大安全基础研发投入,进一步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安全性水平。

  三是强化关键资源保障。支持企业加快资源开采提炼等技术攻关,引导合理开发国内资源,形成一定比例自主供给能力,推进无钴电池等技术研发应用,减少对贵金属的依赖,加强动力电池材料产业发展统筹谋划。强化政策措施扶持,引导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共同提升资源保障能力。

  四是健全回收利用体系。加快制定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加强央地工作联动,形成协同监管机制。完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标准体系,支持智能拆解、材料再生等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加快培育一批梯次利用和再生回收的有关企业。

  五是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加强产业布局优化调整,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积极发挥多双边合作机制作用,支持各国组织和企业广泛开展合作,共同维护动力电池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实现互利共赢的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财经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