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实控人被判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禾盛新材回应:不会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8月1日,禾盛新材发布公告称,因实控人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等被判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公司存在实际控制权变动的风险。

  禾盛新材证券事务代表陈洁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实控人张伟未在公司任职,未参与公司主营业务家电用外观复合材料的经营决策,此次实控人被判决事项不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将何去何从?“公司第二大股东、原实际控制人赵东明目前不在禾盛新材任职,也不是公司董事会成员。赵东明仅为公司旗下两家制造业子公司的执行董事。对于后期会不会接手公司实控人事宜还不太清楚。”陈洁补充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7月26日至7月29日,禾盛新材股价连续4个交易日涨停,累计涨幅超46%。受上述消息影响,禾盛新材8月1日收盘跌停,报收于9.95元/股,总市值为24.69亿元。

  实控人数罪并罚

  控制权或变更

  禾盛新材公告显示,根据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刑事判决书》和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的《刑事裁定书》,公司实际控制人被判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公司存在实际控制权变动的风险。

  身为上市公司的实控人,张伟的罪行确实触目惊心。回溯过往,2021年6月,公司发布公告称,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如下:张伟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有期徒刑九年,并处罚金50万元;犯强迫交易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50万元;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犯非法拘禁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犯诈骗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500万元;犯敲诈勒索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罚金500万元;犯聚众斗殴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犯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并处罚金50万元;犯容留他人吸毒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2万元;犯行贿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65万元。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罚金1217万元。

  同时,对于已查封、冻结、扣押在案的属于被告人张伟所有的财产,依法全部予以没收;二审维持原判。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中科创资本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持有禾盛新材7766.8万股,持股占比为31.34%,张伟持有中科创资产100%股权;赵东明为第二大股东,持有禾盛新材4898.46万股,持股占比为19.77%。

  根据上述判决书,张伟将被没收全部个人财产。截至目前,上市公司方面表示:“尚未收到控股股东中科创资产所持上市公司股份被处置的进展信息。”

  “实控人从事多项犯罪,且个人财产没收,在资本市场必然会导致实控人的转变。”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企业是由人构成的,若是没有凝聚人心的企业家来领导,经营必将陷入困境;另外,禾盛新材所从事的家电用复合材料并非高壁垒领域,实控人的问题会让客户更加忧虑,对于企业声誉是很大的损伤,会影响企业经营订单。”

  股价持续涨停后暴跌

  禾盛新材是国内知名的家电用复合材料生产商之一,主营家电外观复合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基本面上,公司的营收表现并不稳定,2019年业绩突然“变脸”,净利润由盈转亏近12亿元,2020年净利润再度归正;2021年公司实现净利润为8198万元,同比增长48.83%;2022年一季度,业绩再次下跌,实现净利润为2438万元,同比下跌29.88%。

  从股价表现来看,该股自4月27日开启震荡上涨模式,并在上周迎来爆发。7月26日至7月29日,禾盛新材连拉4个涨停板,累计涨幅超46%。针对股票交易异常波动,禾盛新材方面表示:“经自查公司前期已披露的信息不存在需要更正、补充之处;公司目前生产经营活动正常,日常经营情况未发生重大变化;公司不存在关于公司的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或处于筹划阶段的重大事项等。”

  因连续三个交易日涨跌幅偏离值累计达20%,7月29日,禾盛新材现身龙虎榜。数据显示,当天买入前五的营业部,合计买入2807万元,卖出前五的营业部,合计卖出2191万元;净买入额为557万元。值得注意的是,国盛证券宁波桑田路营业部和安信证券西安曲江池南路营业部等游资活跃的营业部现身当天龙虎榜,分列买一和卖一位置,成交金额分别为1070.33万元和1623.86万元。

  对此,禾盛新材方面解释称:“公司控股股东深圳市中科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处于被查封状态,其所持本公司股份仍处于冻结状态。公司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期间,公司控股股东不存在买卖公司股票的情形。”

  8月1日,风云突变,禾盛新材以跌停收盘。

  对此,盘和林表示:“对于投机资本来说,一个新的有实力的实控人,可能让企业经营有较大改观,但是否最终真如这些风险投资人所期待的那样,需要看未来发展。”

  透镜公司研究创始人况玉清则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实控人犯罪,如果没有牵扯到上市公司,公司在二级市场方面将不会因此承担巨额的投资者赔偿。长期来看,‘不靠谱’的大股东退出,有益公司发展。未来,禾盛新材还需要完善产品链,向上下游和周边渗透,方能走得长远。”

  广科咨询首席策略师沈萌亦认为:“实控人变更一般会影响上市公司的稳定,但这次或变更却是属于剔除上市公司的不稳定因素,恢复到原有的正常轨迹。从行业来看,家电政策风口红利,将成为禾盛新材成长的一次机遇窗口。”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