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基金今年持续减持中行H股套现约42亿 这些银行却逆势获增持
8月1日,港交所披露易信息显示,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于7月28日在场内减持1846.4万股中国银行H股股份,涉资5133万港元。此次减持后,社保基金持有的中行H股数量降至41.77亿股,在中行H股总数中的占比降至5%以内,不再拥有应呈报权益。
记者统计发现,年初以来,社保基金已累计减持中行H股约16.22亿股。结合披露易数据,其于1月1日至25日完成8.12亿股减持,此后至今继续减持8.1亿股。以区间成交均价计算,总提现金额约48.6亿港元(约合人民币42亿元)。
受访人士表示,作为具有资金组合独立分散和财务投资人特征的社保基金,对银行股配置进行增减调仓属于常规操作,“减持主要是为了套利”。今年一季度,社保基金也对齐鲁银行、常熟银行两家区域性银行进行了增持。
与此同时,7月以来,银行板块持续回调,招商银行、宁波银行等多只曾受追捧的银行股二季度遭机构减持,股价逼近2021年以来最低位,部分区域性银行年内股价却增超30%,获得市场“偏爱”。
7个月内提现近50亿港元
港交所披露易信息显示,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于7月28日在场内减持1846.4万股中国银行H股股份,涉资5133万港元。
此次减持后,社保基金持有的中行H股数量降至41.77亿股,在中行H股总数中的占比降至5%以内,不再拥有应呈报权益。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持有的中行H股数量达57.99亿股。这意味着,年初以来,社保基金已累计减持约16.22亿股。
结合披露易数据可知,社保基金于1月1日至25日完成8.12亿股减持,此后至今继续减持8.1亿股中行H股。以区间成交均价计算,总提现金额约48.6亿港元。
据了解,社保基金入股中国银行始于2006年。2006年3月,中国银行引入社保基金作为战略投资者,后者耗资100亿元人民币取得该行约85.14亿股。
此后,中国银行在当年6月迅速完成H股发行上市。期间,前述85.14亿股以及汇金公司根据国家规定划转给社保基金的28.03亿股均转换为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至此,社保基金持有的中国银行H股数量达113.18亿股。
2010年上半年,社保开始了对中国银行H股的首轮减持,年初四个月内的减持规模达6.76亿股,提现约27亿港元。
2011年则是社保对中国银行持股变动最大的一年。如果社保基金是在2010年12月按持股比例全额参与该行H股配售(预计耗资25亿元人民币)后再行减持,则社保从该行配售股份上市流通至2011年8月合计减持超过25亿股,涉资约97亿港元。
此后,社保基金又分别在2012年1-2月、2013年1月分别减持8.03亿股、8.39亿股中国银行H股股份,以区间成交均价计算,分别提现约26亿港元、31亿港元。2018年下半年,社保基金继续减持约8.33亿股,提现约29亿港元。
2021年开始,社保基金又启动新一轮减持。其中,1月1日至2月2日,累计完成约8.77亿股减持,提现24亿港元。此后虽然在3月份有所增持,但4月初又小幅减持至约57.99亿股,至年末持股数量不变。
综合估算,入股以来,社保基金已合计减持约82亿股中国银行H股股份,提现约285亿港元。
年内增持两家区域性银行
一位业内分析人士认为,社保基金是财务投资者,而非战略投资者,“高抛低吸”进行套利属于正常操作。
据记者梳理,2021年以来,社保基金频繁减持中国银行H股,同一时期该行港股股价持续走涨,截至8月1日,中行港股股价已由2020年年底的2.25港元/股增至2.80港元/股,区间涨幅达24.62%。
另有投资人士告诉记者,社保基金本身就具有持股分散的特点,且存在不同的组合基金,并非集中单一投资某一只股票,这一特征使其能够分散独立地进行资产多元化配置,也因此,持续减持中国银行H股并不能说明社保基金看淡银行板块。
事实上,尽管有社保基金组合持续减持中国银行H股,但年内也有多个社保基金的不同组合对多家A股上市银行进行了增持。
今年一季报显示,社保基金共现身7家A股上市银行前十大流通股股东行列,其中4家为国有大行,分别是工商银行(持股比例约4.57%)、交通银行(7.91%)、农业银行(持股比例约7.86%)、邮储银行(持股比例约0.79%)。
这也是社保基金首次成为邮储银行前十大流通股股东,截至3月末,社保基金1104组合共持有邮储银行8881.32万股。
社保基金还在一季度增持了齐鲁银行、常熟银行两家银行,前者的社保基金持股比例从约0.21%增至0.48%,后者从约4.20%增至4.85%。
其中,目前位列齐鲁银行第四大流通股股东的社保基金一五零一组合于去年第四季度首次进入该行股东行列;常熟银行则一直受到社保基金青睐。
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有两只社保基金组合——全国社保基金四一三组合、全国社保基金一一零组合均出现在常熟银行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分列该行第五和第六大流通股股东,合计持股数量达1.28亿股。
此外,位列无锡银行第七大流通股东的全国社保基金四一三组合,今年一季度持仓未发生变化,仍持有该行2438.69万股;同期全国社保基金一一七组合则选择减持、退出了平安银行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
银行股中报行情或存分化
今年二季度,公募基金也主动对银行股配置进行了减仓。据机构统计,包括偏股、股票型在内的主动管理型基金配置银行板块二季度降至2.05%,为近年来最低水平。
“低配的原因一方面在于2季度以来面临疫情反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政策坚持金融让利实体,市场对行业基本面的担忧仍存;另一方面在流动性边际宽松背景下市场风格分化所致。”平安证券袁喆奇研报指出。
在这一背景下,银行板块自3月以来已出现两次“深V”调整,7月又再次陷入回调。
数据显示,A股上市银行中,瑞丰银行年内跌幅最大,跌超33%,已连创上市以来新低;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宁波银行紧随其后,年初至今分别跌超26%、23%、21%。其中,平安银行股价创2021年以来新低,招商银行、宁波银行股价也逼近该区间最低位。
但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区域性银行获得了市场“偏爱”,其中,成都银行、江阴银行、江苏银行股价年初至今均涨超30%。公募基金经理也选择对这类银行逆势增持。例如,杭州银行、成都银行第二季度仓位均分别提升1BP。
“展望3季度,我们认为影响银行板块配置机会的核心因素仍然是宏观经济的改善程度,拐点信号仍有待观察,但结合当前上市银行披露的半年度业绩快报,我们关注到部分区域行的营收和业绩表现超出预期,个体差异性行情值得期待。”袁喆奇团队表示。
记者梳理发现,截至8月1日,共有12家区域性中小银行已披露上半年业绩快报,其归母净利全部实现了两位数的增幅。其中,常熟银行、齐鲁银行、厦门银行、江阴银行、江苏银行、杭州银行和南京银行的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均实现两位数的增速。
坐落在江浙沪一带的“包邮区”地方银行业绩表现尤其亮眼。具体而言,江苏银行、无锡银行和杭州银行均实现净利润超30%的增幅,分别为133.80亿元、10.20亿元和65.85亿元,同比增31.2%、30.27%、31.52%。
多位分析师也提醒板块行情可能存在分化。“受疫情和宏观经济的滞后影响,2022年上市银行基本面处于下行通道的趋势较为确定。”广发证券指出,“板块内部,优质中小银行受益于稳增长政策和区域经济景气度,规模增长、资产质量改善相对占优,驱动短期业绩继续高增。”
华西证券刘志平团队也表示,三季度开始宏观经济各项指标已现边际修复态势,上市银行业绩快报显示中小银行经营分化,江浙地区优质银行业绩确定性强、叠加估值低位,具备高性价比。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