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东南亚的华人教父:金钱、裙带与谎言

东南亚的华人教父:金钱、裙带与谎言

作者:周哲浩/陈畅

编辑:李墨天

出品:远川研究所泛财经组

判断一位商业大亨的名望,既要看他的财富规模,也要看他的社会地位,更要看他的葬礼规格。

澳门赌王何鸿?龅脑崂瘢?萍?税敫鱿愀鄣挠槔秩?蜕探缛耸浚蛔婕?=ǖ挠∧岣簧袒妻却先ナ朗保?∧嶙芡匙艨仆??乓恢谏桃稻藜智袄吹磕睿惶┕?幕?耸赘怀洛龀加?988年病故,泰国国王专门为陈弼臣举办了泰国传统的火葬,并亲自点燃了柴堆。

在美国媒体人乔·史塔威尔(Joe Studwell)的书里,这些大佬被统称为“教父”。史塔威尔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亚洲从事新闻工作,替《经济学人》的商务情报部门写了大约十本与中国有关的小册子,2007年,他撰写了一本聚焦东南亚大亨的书,名叫《亚洲教父》。

史塔威尔后来专门澄清,用“教父”这个概念,并不是要说大亨们有多么冷酷毒辣,书里也没有类似麦克·柯里昂枪杀毒枭索拉索这种好莱坞式的情节,但教父们的传奇往事,依旧足够令人瞠目。

比如教父家长式的作风——“糖王”郭鹤年在开《南华早报》董事会议时,怒斥48岁的儿子让他滚蛋,让一旁的董事尴尬得不知道该往哪儿看。

又比如教父开枝散叶的家族血脉——陈弼臣的长子陈有庆活跃在香港金融界,儿媳妇是泰国科技部长;黄奕聪情定印尼,据称有7位妻子和40多个儿女;菲律宾的郑周敏在2002年去世时,留下了14个子女,由女儿郑绵绵接替他管理着庞大的亚洲世界集团。

抑或是教父错综复杂的朋友圈——印尼的华人首富林绍良和执政长达32年的苏哈托是生死之交;生于福建晋江的陈永裁是菲律宾前总统埃斯特拉达的大金主;陈弼臣掌管盘古银行时,马来西亚的郭鹤年、印尼的林绍良、泰国的谢国民都是他的客户。

亚洲教父们的人生经历往往大同小异:他们不是出生在中国,就是出生在当地的华侨家庭;他们大多涉足烟草、金融、地产等“政策密集型”行业;他们在青年披荆斩棘,在壮年翻云覆雨,在晚年闲云野鹤。他们既是实业大亨,也是资本大鳄,还是慷慨的慈善家。

从华人下南洋与殖民时代,到战后轰轰烈烈的民族独立运动,军队和大独裁者与东南亚的经济的复苏和崩溃交相辉映,教父们闪转其间,成为了这片土地的底色。

林绍良的财富一度超过李嘉诚;谢国民在泰国把正大集团发展成了国内规模最大的农业贸易公司;陈永栽在费迪南德·马科斯的庇护下主宰了烟草行业,掌握了主要银行;在马来西亚,郭鹤年的“糖王”往事自不必多提,郭家最新的IP,是营收达到两个茅台的金龙鱼。

而史塔威尔在书中提出的问题是:教父到底是东南亚经济增长的推动者,还是受益者?东南亚的繁荣奇迹是拜教父的努力,还是说教父只是这种繁荣的产物?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