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佛推进全域同城化 2025年生产总值将达5万亿
8月17日,广州市政府网站公布《广佛全域同城化“十四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根据《规划》定下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广佛地区经济和人口承载力明显提升,全域同城化实现新跨越,继续在全国同城化实践中走在最前列,其中广佛地区生产总值要达到5万亿元左右,实现广佛中心城区半小时通达、全域1小时通达,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要稳定在3%以上。
事实上,广州、佛山合作源远流长,自2009年两市推进同城化工作以来,至2020年广佛地区生产总值之和已达到3.6万亿元,常住人口之和超2800万人。
尽管广佛同城化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离2025年的目标仍任重而道远。对此,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盘和林建议,广佛地区还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念,将互联互通落实到底。
上海财经大学中国经济思想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岳翔宇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广佛地区仍需要更高的政治站位和大局观念,继续超越本位主义,加强沟通力度与精细化协作,促进合作共赢。
广佛区域全面加强“互联互通”
根据广佛地区的同城化发展现状,日前公布的《规划》有了更深层次的要求。
《规划》提出,广佛地区将统筹提升交通、信息、能源、水利基础设施同城化水平。
在交通方面,《规划》提出要着力构建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为核心、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为协同、通用机场为补充的广州国际航空枢纽,将高铁、城际引入机场,推动航空枢纽30分钟直达中心城区、1小时通达珠三角城市、3小时联通泛珠三角城市。《规划》同时提出谋划新建南沙、从化、黄埔、佛山等通用机场,规划研究广州北站至白云机场空侧捷运专线和广州北站T4航站楼。为了打造轨道交通一张网,《规划》也提出推进广州站全面改扩建,升级广州东站,建成广州白云站,高标准建设南沙站、佛山站、高明站等一批铁路客运枢纽,着力构建“五主四辅”铁路客运枢纽格局。
在信息方面,《规划》提出实现广佛重点区域5G网络全覆盖,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广州),共同布局一批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大力推进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广州)、美的工业互联网平台M.IoT10等工业互联网项目。
在能源方面,《规划》提出推进广州开发区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建设,加快佛山国家氢能产业示范区筹建,共同推进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建设,打造氢燃料电池汽车整车生产平台、氢燃料电池及相关零部件产业化生产平台、氢能和氢燃料电池技术研发平台等。
在水利方面,《规划》提出积极配合广东省推进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切实抓好西江引水工程水源地保护,做好广佛跨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及水源地环境问题清理整治工作。
在产业集群方面,《规划》明确,要立足广佛产业比较优势,强化产业分工协作和产业链共建,打造一批跨区域制造业产业集群,共同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广佛都提出要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因此,在发展壮大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广佛将深入推动先进装备制造、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4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发展,例如汽车产业要充分发挥广汽集团、一汽大众(佛山)等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在整车及零部件产业链开展合作,重点培育小鹏汽车等造车新势力。
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方面,广佛提出共建区域金融中心。高标准建设广州期货交易所,打造完整期货产业链,提升上海证券交易所南方中心、深圳证券交易所广州服务基地、中证报价南方总部和新三板华南服务基地服务功能,推动广州建成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风险管理中心、财富管理中心和金融资源配置中心,支持佛山依托广东金融高新区,打造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产业金融中心、现代金融后援服务基地和资产管理中心。
广佛区域产业发展将无“边界”
事实上,广州、佛山合作源远流长,2009年两市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同城化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20年,广佛地区生产总值之和就已达到3.6万亿元,常住人口之和超2800万人。
而此次《规划》多位专家指出,是对13年探索推进同城化工作以来更深层次的“深化”。
“2009年的战略合作侧重点在产业协同,广州和佛山发挥自己的产业优势,而当前的同城化,重点在于打通,是两个城市的融合,在发挥各自城市优势的同时,要实现两个城市之间的互联互通,要在基础设施和制度保障上实现对等,享受相同的制度红利,减少城市之间的壁垒障碍。”盘和林指出。
此外,盘和林还表示,本次同城化是在过去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增加广州和佛山之间经济和产业的融合度。“在这种融合下,佛山制造业产业可以向广州延伸,而广州的科研院校优势、城市保障优势、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优势可以辐射到佛山。过去的同城化,只是降低了广州和佛山之间的墙,而现在的同城化,是彻底推倒广佛的墙,未来广佛区域产业发展将不再设置地域边界。”
岳翔宇则认为,传统都市圈发展中的“同城化”主要侧重于通过交通层面的互联互通与便利化拉近空间距离,进而推动经济融合,从产业竞争转向合作互补。而全域同城化的融合更具深度,通过公共服务的共建共享,深入到社保、政务、户籍、生态环境等社会民生各领域,如人才绿卡申领标准互通、积分入户年限累计互认、就医费用联网直接结算、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等。
“简而言之,传统的同城化落脚点在于”大经济“的协调与合力,”同城“是关于距离拉近的比喻。新时期的全域同城化则细化到市民”小日子“的便捷与畅通,”同城“就是事实,不分彼此。”岳翔宇指出。
尽管在规划看来,广佛区域的“同城化”发展将得到进一步深化,但从目前来看,仍任重而道远。
“从目前来看,广佛区域‘同城化’难点瓶颈依然在于,各地区还存在一些地区保护意识,各个地区的资源优势不同,且资源总量往往有限,资源互通必然应该有来有往,但对于地区来说,资源均摊的大背景下总会有人患得患失。”对此,盘和林建议,广佛区域仍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念,将互联互通落实到底。
而岳翔宇则指出,广佛融合最大的难点在于产业结构的同质性和竞争性将在一段时间内继续存在,而且两地经济对于外部冲击的抵御风险能力仍需提升。“这就需要更高的政治站位和大局观念。但相对于其他区域的同城化改革,广佛最大的经验与借鉴,就在于超越本位主义,加强沟通力度与精细化协作,促进合作共赢。”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