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银行存款出现了3个新“套路”,不少人已中招,储户存款要注意了

不执著财经

05-18 · 上海富大集团首席经济师 财经评论家 优质财经领域创作者

中国人喜欢存款是全世界出了名的,现在国内存款的主力军是一二线城市的中老年人群体,他们觉得每个月把省下来的钱存入银行,不仅是安全性较高,而且还能获得一笔不错的收益。如果你把30万存入银行,办一张三年期的大额存单,银行会给你年息3.56%的利率,这意味着,储户躺着一年也能赚一万多元钱,这相当于一个退休职工3个月的退休金呢!所以,很多中老年人就偏爱把存款存进银行,以获取稳定的利息收益。

不过,一些中老年人把钱存入银行时,银行工作人员并不很支持你这么做,他们往往会向你介绍收益率更高的理财产品,这让很多老年人感到有些反感,我们要存钱,你偏要推荐其他理财产品,这不是影响我办业务吗?但是,一听到工作人员介绍的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都很高,中老年人也有点动了心。特别是今年银行又推出了三大“套路”,而这“三大套路”,也导致了一部分储户上了当。

套路一:存款变其他理财产品

市民张先生拿着10万元去银行存款,张先生在办理存款业务时,向银行工作人员抱怨,现在银行存款利息太低,根根本跑不赢通胀。而银行工作人员闻听之后,就向结构性理财产品或者保险公司的分红险,因为这两款理财产品都有存款的性质,收益又高,很容易迷惑那些普通储户的。而对于银行工作人员来说,揽储虽然很重要,但是能买掉一些理财产品和代销保险公司的分红险,获得的提成会更高一些。

而张先生却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把存款变成了结构性理财产品。所谓结构性理财产品,就是银行拿出一部分储户资金去投资外汇、黄金、基金等金融产品,以博取较高收益率。如果银行投资成功了,张先生自然是可以获得较高的收益率。

但如果结构性理财产品投资失败,那损失只能由投资者承担。因为,从今年开始银行已经不再承诺刚性兑付。而普通的储蓄存款与结构性理财产品风险是完全不同的。储户们以后要仔细看清楚自己拿到的是存单还是理财产品的合同。千万别再发生存款变成其他理财产品或保单的事情了。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