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星:消费继续低迷或将拖累整个经济稳定和增长
8月20日,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举行50人论坛2022夏季峰会,相关政府部门领导、专家、学者、行业领袖就“金融助力稳增长与财富管理高质量发展”,共同交流探讨。
国务院参事、银保监会原副主席王兆星指出,总体来看,在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中,金融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新的金融数据陆续披露,有两个现象值得高度关注:
一是前7个月,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增加较多,消费需求明显减弱。“我们要警惕消费滞后可能拖累经济的稳定增长”,王兆星表示。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居民部门人民币存款增加10万亿,同比多增超过3.9万亿,近4万亿,均创近年的新高。今年上半年,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长2.5%,低于人均可支配收入4.7%的同比增速,消费支出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63%,为除2020年以外,近10年的最低值。
王兆星认为,如果持续下去,消费继续低迷,消费增长赶不上储蓄增长,就有可能拖累整个经济稳定和增长。
二是广义货币M2增速与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剪刀差进一步扩大。
数据显示,截至7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2%,高于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速1.3个百分点,为近年来新高。7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561亿元,同比少增3191亿元,其中住户贷款同比少增2842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少增1457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同比少增2357亿元。
“这说明企业部门、个人部门融资扩产和扩大投资的动力较弱”,王兆星表示,“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不足,金融体系充裕的流动性向信贷市场和实体经济传递不够顺畅;金融机构也面临着‘资产荒’问题,这也意味着货币向资金、向有效投资传导的渠道有些问题。”
王兆星认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镜像,金融数据指标很大程度反映了实体经济运行情况,而最新金融数据反映出,我国经济恢复发展基础还不够稳固。
对此,他建议:
第一,进一步扩大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一方面要扩大政策性开发性金融的资金投放,扩大有效需求;另一方面,引导商业机构提供配套金融支持。同时应当注意以市场化方式运用开发性、政策性工具,最大限度地提升使用效率。此外,还要引导促进更多的社会资金和商业资金进行跟进。
第二,精准覆盖新市民的金融需求,促进社会消费稳定增长。“如果3亿新市民群体在金融方面得到很好支持,这也是对经济稳定和增长一个很大的支持”,王兆星表示,新市民群体在住房、创业、医疗、养老方面都有大量需求,通过适当增加消费信贷,住房按揭贷款、房租贷款以及创业贷款,短期内有利于激发大量有效消费需求,支持稳定经济大盘,中长期也有利于培育壮大中等的收入群体,为经济结构转型稳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第三,要加强对有效投资,特别是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
第四,要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正处于新旧模式转换重要阶段,近一段时间,杠杆率过高的房地产企业,包括个别大型房地产企业出现债务危机,部分项目停工引发多地停供、停付房贷事件,使各方对房地产业未来的发展预期和信心有所影响”,王兆星表示,“金融机构应该坚持市场化、法制化的原则前提下,满足受困房企合理融资需求,保持对房地产产业正常贷款。针对居民购房意愿的下降和市场观望情绪,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房地产政策,更好地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的需求。要积极探索房地产健康发展新的发展模式,也要不断创新和丰富房地产金融政策的相关工具。”
第五,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全面分析研判经济波动、经济周期及宏观经济政策对金融风险的影响,及时采取控制和预防措施,妥善应对不良资产反弹,防范高风险“影子银行”反弹回潮,强化监管严防资金脱实向虚,严厉打击逃废债行为和各类违法违规的金融活动,维护区域信用环境和金融秩序。
王兆星认为,在当前经济困难和经济下行压力下,更要坚定信心,要更好地把握好、处理好三个重要辩证关系——短期困难与长期向好的关系,短期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长期增长巨大空间的关系,以及当前稳定经济政策措施和长期培育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关系。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