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顺应理财净值化转型银行理财公司加强权益投研建设

  上半年权益市场巨震,刚步入理财产品净值化元年的银行理财遭遇挫折,银行理财大面积破净,多家银行理财产品提前终止运作。而银行理财公司权益委外相当普遍,在市场波动面前,需要尽快提升权益资产投研能力。

  银行理财

  需培养权益投研能力

  市场巨震之下,银行理财委外规模过大及权益管理水平问题凸显出来。

  在日前举办的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2年夏季峰会上,工银理财董事长王海璐表示,投研能力是银行理财作为资管机构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有些同业委外规模做到几千亿,实际是让渡了自己的牌照,放弃了长期发展。这些底层资产的风险在委外过程中能不能做到有效管理,在组合中有效适配等,都是在风控方面需要考虑的因素。”王海璐介绍,工银理财目前的委外资产规模不到100亿,占总资产管理规模的比例不到千分之五。

  农银理财董事长马曙光也坦言,银行理财存在权益投资能力短板,在投资中难以获取超额收益。马曙光分析称,相较公募基金等资管同业,银行理财资金主要配置于现金与固定收益类资产,权益投资等多资产投资能力缺乏。

  一位国有大行财富管理部负责人告诉记者,他所在银行的理财公司也有委外,但规模不大。“伴随投研能力的提升,公司委外业务总体是在收缩的。股票方面的投资委外是目前行业的主流方式。”他认为,大量委外的存在,凸显了理财公司提升自身权益类投研能力的重要性。

  理财净值化转型后

  需要专业化投研能力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银行理财公司想成为能与国际同业同台竞技的资管机构,势必要走到提升自主投研能力这条路上。

  曾在基金公司任职的王海璐表示:“从基金公司到理财公司,我深刻感受到两类资管机构在客户需求、产品定位、投研特色方面确实存在显著的差异和不同。”她坦言,理财公司的投研能力有一定基础,但相比基金还有差距。“银行理财应进行适当产品定位,理财产品应以低风险、低波动为主,满足广大客户的投资需求和风险偏好。”

  王海璐表示,多元策略投资体系是理财公司相对基金公司比较大的不同点。基金公司在仓位选择上几乎不会做太多选择,绝对收益策略使用也不多,更多关注个股选择和行业轮动。理财公司要想实现绝对收益目标,策略体系的搭建非常重要,多元策略投资能够帮助理财公司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把握不同的投资机会。

  在马曙光看来,理财净值化转型后,底层资产的变化都将迅速反映到产品净值上,导致产品净值波动更加敏感,因此更加需要专业化、市场化的投资能力。他认为,银行理财公司应主要从三个方面加以实践:一是完善投研支持体系;二是夯实固定收益投资基本盘,深化信用研究,拓展交易品种,守住投资组合的收益底线;三是发挥权益投资的收益倍增作用,明确不同产品配置权益类资产的风格偏好、标的选择、仓位控制等要求,提高产品收益弹性。

  不过,一些城商行理财公司则缺乏提升权益投研能力的动力。

  一位城商行投资人士告诉记者,他所在的银行理财公司的研究团队主要服务于投资交易,理财产品主要投资标的为债市,其研究团队则主要就宏观、地方债、信用债等展开研究工作。

  但他也坦言,现阶段他所在理财公司的投研能力相对基础,与其他资管机构相比没有明显优势。公司投资的城投债来源于母行的贷款客户,标的的信用风险在母行把控之中,对于他们的研究团队的要求不高。但对其他的资管机构,比如券商、基金等还需要信用下沉,这样的投资策略相应地就会对其投研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我们的投资标的相对风险较小,投资主要是偏配置盘而非交易盘,现阶段的投研能力能够满足我们投资需求;只有当投资逻辑发生改变时,我们投研方面的工作才需要改变。”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