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烟台市国资委:提升国资担当 打造“国盛资丰·企强业兴”烟台国资品牌

  今年以来,烟台市国资委锚定市委“1+233”工作体系,以“四大”活动为思想解放的利器、改革攻坚的抓手、作风改进的载体,扎实推动新一轮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国盛资丰·企强业兴”新时代烟台国资品牌。

  以“大培训”塑监管队伍

  今年以来,烟台市国资委累计举办“每周夜校”19期,常态化开展“领导干部上讲台”“全员讲业务、全员大比武”等活动,有力促进了队伍本领提升、思维方式提升、监管效能提升。一是专业思维更强。深入理解把握国资监管形势,科学动态调整授权放权清单,对清单内的事项坚决管好管住,清单外的事项由企业依法自主决策。当前正在围绕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提升进行专题调研,以管资本为主推进监管职能转变的措施创新有力。二是系统思维更强。着力健全完善国资监管大格局,将专业监督与职能监督、业务监督与纪检监督结合,变“专科检查”为“全科会诊”,确保授权到哪里,监督就跟到哪里。完善国资监管云平台,实现主要经济指标动态监测和分析预警,数据赋能监管成效显著。三是底线思维更强。针对市管企业金融、基金、海外国有资产等业务,分领域、分专题进行梳理调研、研判分析,严密防范企业投资、债务、生产经营等各类风险隐患,全力打造法治国企、阳光国企、实力国企。

  以“大练兵”强服务担当

  制定出台市国资委服务企业发展十条意见,落实“服务企业专员”“爱才助企”等机制,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到企业一线、项目一线、基层一线淬炼成长。一是练出服务理念。树立“事不隔夜”的服务标准,企业需要市国资委研究确定的事项当天启动办理程序。严格实行首接负责制,每项工作都落实一位分管领导牵头、一个科室负责,实行挂号督办、销号管理。二是练出发展环境。全面弘扬企业家精神,旗帜鲜明落实容错免责机制,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始终做企业改革发展的坚强后盾。从严从细落实“科室联系服务企业和区市国资”制度,各科室每周实地到企业走访至少2次,真正和企业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三是练出制度保障。对现有制度文件进行全面梳理、系统设计、整合创新,对不适应改革要求、不利于企业发展、不贴近企业实际的制度文件及时予以清理废止。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努力做到为企业该办的事必须办、能办的事马上办、难办的事想法办,为企业发展“清淤排障”“铺路架桥”。

  以“大比武”促改革攻坚

  在率先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的基础上,牢牢把握“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把改革作为最大红利、把创新作为第一源泉,在全系统倡树争先导向、实干导向、结果导向,努力打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标杆,在全省争先进,在全国找位置。一是推动公司治理现代化。坚持“两个一以贯之”,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市管企业及各级权属企业董事会实现应建尽建、配齐建强,推动外部董事管理高水平履职。二是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在充分竞争领域舍得拿出“优质企业、优质资产、优质资源”“不设准入门槛、不限持股比例、不限合作领域”,积极引进各类资本参与混改,同时把“以混促改”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实现各类资本优势互补、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三是推动运营机制高效化。坚持“让价值创造者分享价值”,持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着力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创造更大经济价值。灵活开展多种方式的中长期激励,推动泰和新材、冰轮环境开展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充分调动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积极性。

  以“大竞赛”提发展效能

  全面提振各科室、各企业拼一拼、赛一赛的奋发姿态、有为状态,对重要任务、重点指标、重大项目,全部实行时间倒推、工期倒排、任务倒逼,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推进,确保雷厉风行地干出成效、干出水平。一是项目建设有力度。今年以来开工建设总投资2560亿元的205个重点项目,年度投资计划666亿元,上半年完成投资350亿元,在疫情压力下实现工程进度、资金到位“双过半”。万华蓬莱工业园、东方航天港、生物医药产业园、芝罘仙境等一批重点园区重点项目均按计划加快推进。二是双招双引有热度。统筹发挥国有企业双招双引“平台”作用,瞄准“三类”500强,抢抓央地、省地合作机遇,成功引进内资项目23个、到位资金59.8亿元;外资项目6个、到位外资2.6亿美元。3户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完成融资192.4亿元,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三是创新平台有高度。在全省率先出台落实“创新十条”政策文件,细化明确了10个方面30条具体举措,推动企业研发投入19亿元、同比增长21%,累计建立31个国家级、42个省级创新平台,努力以高强度科研投入促进高能级平台建设,巩固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着力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一流企业。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