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不怕俄彻底“断气”?德国总理放豪言:德国和欧洲已准备好承受后果!但这场“限价会”开得很艰难

  据新华社报道,欧盟能源部长特别会议9月9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讨论如何应对不断飙升的能源价格,以度过“艰难冬季”。围绕对俄罗斯天然气价格设置上限的提议,各国意见不一,存在较大分歧。

  俄罗斯方面9日重申,这类限价措施不会奏效,最终只会伤及有关国家的自身经济。

  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对俄罗斯实施了一系列制裁,作为反击,俄罗斯大幅减少了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欧洲正陷入50年来最严重的能源危机,而德国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处于这场危机的中心。

  据财联社,当地时间周六(9月10日),德国总理朔尔茨表示,如果俄罗斯决定全面停止天然气供应,德国和欧洲已准备好承受后果。朔尔茨称,德国已经做好了准备,在该国北部海岸建立了进口液化天然气(LNG)的终端。

  德国总理:德国为俄罗斯断供天然气做好了准备

  综合界面新闻、财联社,当地时间9月10日,德国总理朔尔茨发布声明称,如果俄罗斯完全停止天然气供应,德国和欧洲已准备好应对这一后果。

  朔尔茨在声明中表示,即使俄罗斯“很大程度上切断天然气供应”,德国也将对此有所准备。他补充说,德国已经在德国北部海岸建立天然气终端,以进口液化天然气。“我们储存了天然气,并再次启用燃煤电厂的产能。明年年初,如果有必要,我们将使用德国剩余的南部核电站。”朔尔茨说。

  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此前表示,德国现存的3座核电站中,其中2座将保持备用状态直至2023年4月份,以备今冬出现电力短缺时,德国有足够的电力供应。不过此举引发了广泛批评。核电运营商致信哈贝克称,这在技术上是不可行的。

  另据央视新闻报道,德国总理朔尔茨在此前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时表示,俄乌冲突对德国造成了打击,俄罗斯现在已停止向德国供应天然气,高昂的能源价格对国家、对企业、对私人消费者都造成了极大的负担,他呼吁欧盟国家团结一致,应对冲突的影响。他同时感谢欧盟致力于制定降低能源价格的统一措施,他表示,德国也将努力推进新能源的转型,降低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的依赖。

  此外,朔尔茨还说,德国对天然气供应问题迅速做出了反应,正在以最快的速度修建液化天然气接收终端,并从荷兰、比利时、法国和挪威等国家增加了天然气的进口量,德国希望欧盟国家能够互相帮助应对危机。

  米歇尔则表示,为了应对能源危机,必须使用三个非常复杂的“杠杆”:减少消费、保障公民和企业的供应以及限制价格。欧洲正使能源供应多样化并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欧盟各国分歧明显

  近期,欧盟国家能源价格高企,生活成本持续上涨,不少企业和民众承受重压。据界面新闻,高盛集团公用事业分析师在上周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表示,到明年年初,欧洲家庭的能源总支出将激增2万亿欧元,触及最高峰;届时能源支出将占欧洲GDP的15%左右。

  “市场低估了欧洲能源危机的深度、广度和结构性影响”,报告写道,“这场危机将比1970年代的石油危机更加严重。”

  据新华社,负责能源事务的欧盟委员卡德丽·西姆松9日参会时说,欧盟必须采取干预手段应对不断上涨的能源价格,为即将来临的“艰难冬季”做准备。

  欧盟委员会提议,对俄向欧盟出口的天然气设置价格上限,以削减俄方收入。按照欧盟规则,这类重大决策的提案需要27个成员国一致同意才可通过。

  波兰、瑞典等国对这一提议表示支持,另一些国家坚决反对。提反对意见的部分国家指出,由于俄对欧盟输气量已大幅下降,设置价格上限没必要。还有一些仍从俄进口天然气的国家担忧限价措施招致俄方断供。

  比利时能源大臣廷娜·范德斯特拉滕说:“鉴于已经没那么多俄天然气输入欧洲,我看不出设置价格上限有什么附加值。”

  欧盟计划到今年年底将从俄进口的天然气减少约1000亿立方米,降幅近三分之二。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2021年欧盟从俄进口天然气1550亿立方米,约占欧盟天然气总进口量的45%和总消费量的40%。

  奥地利能源部长莱奥诺蕾·格韦斯勒也反对限价,她说奥地利现阶段“无法支持这一提议”。

  匈牙利外交与对外经济部长西雅尔多·彼得说,限价提议不符合匈牙利及欧洲的利益,如果对俄天然气限价,将导致俄方立即停止供气。

  针对欧盟动向,俄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7日说,对俄天然气限价“绝对是个愚蠢决定”。一旦欧盟做出违反合同的政治决定,“如果不符合我方经济利益,我们会停止供应一切(能源),天然气、石油、柴油或煤炭,一概停供”。

  俄外交部发言人玛丽亚·扎哈罗娃9日重申这一立场。按她的说法,西方国家不明白对俄能源限价最终将影响其自身经济。

  不少欧盟国家长期依赖俄能源供应。乌克兰危机升级以来,欧盟与美国一道对俄施加多轮制裁,但其反噬作用令欧盟处境窘迫。欧盟经济遭受重创,通货膨胀加剧,经济前景不确定性明显增加。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