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建集团董事长顾伟华:以“人民城市”为本 设计创新讲好中国故事
诞生在上海的华建集团,是新中国最早成立的设计单位之一。在70年发展历程中,华建集团的设计师们完成了3万多项工程设计和咨询作品,一手缔造出的地标性项目遍布世界各地。它亲眼见证并深度参与上海这座城市的成长与繁荣,也是2022世界设计之都大会的承办单位和城市建筑设计板块的牵头单位。
面向未来,建筑设计如何赋能上海,打造世界一流“设计之都”?华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顾伟华有自己进一步的思考。
解放日报:城市空间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有活力,“设计”要发挥多大的效能,我们有没有可以对标的全球城市?
顾伟华:日前,上海市经信委、市发改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上海建设世界一流“设计之都”的若干意见》,意见中明确提出上海创建“设计创新型城市”典范的五大重点之一是“以设计打造活力城市空间”。因此从政府层面,已向建筑设计行业企业、以及社会大众做出了鲜明的指示和回答,城市空间要富有活力并可持续发展,“设计”显然是必须的。
上海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已经迈入全球城市行列。上海“2035规划”提出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的愿景目标,这就要主动对标国际上如美国纽约、英国伦敦、日本东京等发达城市,了解其在开发模式、政策支撑、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先进模式和理念,从而为上海实现城市空间的可持续活力和城市精细化治理探索出一条“新路径”,整合出一套“组合拳”。
解放日报:华建深度参与城市发展变化,对上海这座城市的特性气质都十分了解。那么在打造活力城市空间上,华建有哪些实践?
顾伟华:作为国内建筑设计龙头企业,华建集团主动践行国企担当,服务国家战略,是上海及全国城乡建设的主力军,担当市政府的“总策划师、总规划师、总建筑师”。近年来,集团积极投身于上海市“一江一河”建设规划、五大新城建设、城市更新、“双碳”等重点领域,致力打造活力城市空间,推动上海高质量发展。
比如,我们重点参与社会重大工程,打造开放共享、更具特色魅力的上海。比如,在北外滩贯通和综合改造提升工程中,我们参与滨江公共空间贯通、世界会客厅、历史保护建筑红楼与灰楼保护更新及海鸥饭店改造更新等工作,引导城市活力界面、注入多元业态、配套城市大型设施。
又如,探索政企可持续合作模式,构建示范引领、活力高品质的上海城市空间。黄浦区建立社区规划师制度,集团旗下华东院组建专业社区规划师团队,聚焦“一街一路”示范区域建设、15分钟社区生活圈,加强对街区、社区、公共空间的一体化统筹设计,编制统一的社区规划蓝图,营造活力、健康、韧性、全龄友好的高品质和谐社区。
近年来,绿色低碳成为行业焦点,我们聚焦建筑低碳发展路径、建筑能耗限额设计、超低能耗建筑技术深入研究,并开展低碳城区和超低能耗、近零碳排放建筑的实践,将绿色建筑的概念从设计向运营逐步拓展,为更高标准节能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去年7月30日,我们联合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中英国际低碳学院)共同发起并成立低碳创新研究中心;今年年初,在上海建设世界一流“设计之都”推进大会主线论坛上,我们还牵头成立“双碳创新智库”,邀请双碳领域专家学者,为绿色低碳发展建言献策。
解放日报:上海要打造世界一流的“设计之都”,您有哪些期待和建议?
顾伟华:从建筑设计的维度来看,当下,弘扬原创设计、培育创意人才、唱响中国建筑设计,既是塑造活力城市空间的必须,也是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必须。
上海集聚了国际国内最优秀的人才和资源。华建集团立足上海、面向全国、对标国际,抢抓各个时期的发展机遇,聚焦高层建筑与人居环境、会议会展综合体、文化旅游、体育建筑、医疗养老等领域,在全国范围内树立了众多中国原创设计地标和时代作品。我们也一直致力于加强中国自主建筑设计,重点构建中国原创建筑设计的话语体系,以全球视野、本土情怀,广泛融合国内外先进的设计理念,力争将中国的创意设计理念和深厚文化基因,对接当代、融入世界。
建筑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中国原创设计作品将有力推动实现中国文化自信,具化到活力城市空间的塑造上,也是如此。此次2022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华建集团在政府和社会各方的信任之下,担任大会承办单位与城市建筑设计板块总牵头单位,发挥中国设计力量,牵头组织策划“打造城市空间”展区,以“榫卯和合,匠心成城”的设计理念,采用榫卯结构作为基本建筑设计元素,以“和合之道”的中国东方智慧,回应“设计无界”的未来探索,开创活力迸发、相融共生的城市空间,以中国原创建筑设计彰显大国的文化自信。
根据市政府指导意见,上海打造活力城市空间,从建筑设计维度可以聚焦以下重点开展工作:发挥上海建筑设计优势,保护传承上海城市文脉,从而打造可阅读的建筑,塑造有温度的城市,助力构筑上海人文之城;聚焦“双碳”目标,推动绿色和智慧建筑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助力构筑上海生态之城;依托数字化赋能,赋予创意设计新动力,助力构筑上海创新之城;精心设计城市地标建筑,鼓励支持自主原创设计,助力打响中国设计品牌和中国文化自信;围绕“五个新城”建设、“一江一河”美化黄浦江和苏州河两岸公共空间、城市更新和旧区改造、跨省域长三角一体化规划建设等重点领域,发挥设计作用,助力实现上海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