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中国机会|松下本间哲朗:中国早已不只是制造大国,而是创新大国

  “从松下的角度看待中国,我们并不认为中国只是一个制造大国,我们认为中国是一个创新大国,一个人才充足的大国。过去一年多来,世界形势的确发生了变化,但松下看待中国的眼光并没有变化。”

  日前,松下控股株式会社集团代表董事、全球副总裁、集团中国东北亚总代表本间哲朗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松下是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老朋友了,今年是松下第五次参加进博会。本次松下将继续以1000平米同展区内最大面积亮相消费品展区,以“绿智造创未来”为主题,介绍松下现有事业中为绿色发展带来“加分”影响的各项事业举措。

  在中国提出3060双碳目标下,本届松下的展台将分为“环境目标”、“氢能科技”、“环境友好型店铺”、“移动出行”、“住空间”、“低碳城市”六大区域,全面展示松下在B2B和B2C领域助力节能减排的具体举措。

  本间哲朗表示,此前进博会松下一直聚焦于健康养老方向,这次稍微调整了一下方向,更加聚焦在环境事业。“我们过去没有在进博会上介绍的新能源车上的核心零部件,这次会进行展示。新能源车上的零部件,相关技术不断革新,所以大家看到的是我们最新的技术,欢迎到进博会松下展台参观。”

  在氢能应用方面,松下已积累了20多年的经验,其解决方案在日本、欧洲等多地广泛应用。

  本届进博会上,松下将首发冷热电三联供氢能示范项目,该项目落地于松下能源无锡工厂,目前已建设完成,将于2022年11月进入试运行。松下积极参与坐落于广东佛山的全国首家“氢能进万家”智慧能源示范社区项目,将松下ENE-Farm 700W燃料电池产品应用到社区中。松下还联合中集安瑞科发布全球首个装载松下5kW纯氢型燃料电池的集装箱系统集成方案,为氢燃料电池的多场景应用提供更多可行性。

  本间哲朗介绍,松下进入中国市场发展已经过去了44年,在中国的事业不断成长,如今事业规模达到1100亿元,占集团全球事业的28%,可以说中国市场已经发展成为对于松下而言仅次于日本母国的第二大市场。“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市场,而且我们在中国还有52000名的员工。”

  “松下集团是一个非常庞大的集团,有非常多业务。如何让中国社会更全面的了解松下,进博会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所以我们将进博会定义为松下在全球最为重要的战略性展会之一。”本间哲朗说,进博会成功举办了五届,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良性循环。

  针对地缘政治和疫情给全球供应链带来的挑战,本间哲朗表示,松下的最基本的理念是在哪里生产在哪里销售。“我们看到中国国内的供应链是非常强韧的,我们也非常愿意积极发挥中国供应链的强项。”

  据他介绍,疫情期间,松下努力的方向就是面向中国的产品尽可能不使用进口的零件。“因为疫情的阻隔,不管是时间成本还是资金方面,都要花费大量的投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尽可能在中国从事生产的时候,更多使用在中国本土就可以采购到的东西。在这方面,在过去两年半的时间当中,在中国进一步得到了巩固。”

  而且,在中国生产的相关产品,松下愿意将它运用到全球,在这方面的态度松下没有改变。即使是疫情结束后,松下也不会在供应链方面改变对中国的看法。

  本间哲朗介绍,疫情发生后,松下在中国又重新开辟了14个新事业网点,这放眼世界也只有在中国能够做到。

  他表示,松下很早以前就不再把中国只是看做一个制造业大国、一个人工成本低廉的国家,而是一个创新的大国,一个人才充足的大国。

  本间哲朗总结,中国市场有五大特点,一是市场规模巨大,智能化在不断推进。二是吸收新技术的能力非常强。三是伴随创新的容错、心理承受能力很大,容错空间比较大。四是技术人才大国,人才的储备非常好,每年都有大量的人才源源不断地输入到这个市场上。五是有强韧的供应链。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