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经济的绿色发展之路——零碳研究院碳报(第二十一期)
从“南水北调”到“西电东输”,再到“东数西算”,这个包含地理标签的“新词”,蕴含着加快数字中国建设的时代变革,承载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与践行“双碳”政策的时代愿景。
2020年9月,我国明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022年6月15日,新京报成立零碳研究院,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双碳政策趋势?碳中和背景下,不同产业和企业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研究院于2022年6月起推出《碳报》,研究最新双碳政策、权威声音、低碳样本等重点内容,并进行分析解读。
目录
>>>政策速递
1.市场监管总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
2.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3.人民银行:三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1.4%
4.港交所10月28日推出全新的国际碳市场Core Climate
5.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和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文推进光伏产业链健康发展
6.联合国警示地球正走向“气候灾难”
7.欧盟将向塞尔维亚拨款1.6亿欧元应对能源危机
>>>专题碳讨
打通“数”动脉——求解算力经济的绿色发展之路
正文
一、政策速递
1。市场监管总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中国气象局、国家林草局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围绕建立完善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提出了完善碳排放基础通用标准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碳减排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布局碳清除标准体系、健全市场化机制标准体系、完善计量技术体系、加强计量管理体系建设、健全计量服务体系7个方面的24项重点任务,明确了实施碳计量科技创新工程、碳计量基础能力提升工程、碳计量标杆引领工程、碳计量精准服务工程、碳计量国际交流合作工程5项重点工程,开展双碳标准强基行动、百项节能降碳标准提升行动、低碳前沿技术标准引领行动、绿色低碳标准国际合作行动4项重点行动,并对协调推动各项工作落实提出相应要求。
零碳解读:该方案明确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工作总体部署,为相关行业、领域、地方和企业开展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工作起到指导作用。每一项工作都有具体明确分工,这也意味着“双碳”工作进入“法治化”轨道。
2。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近日联合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关工作的通知》,指出:原料用能指用作原材料的能源消费,即能源产品不作为燃料、动力使用,而作为生产非能源产品的原料、材料使用。并要求,各级节能主管部门要定期组织开展节能监察,关注企业原料用能消费数据统计和报告情况,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各级统计部门要加强对原料用能数据的审核,对于虚报、多报、瞒报或伪造、篡改数据,或编造虚假数据的企业,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零碳解读: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是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的重要举措,对保障高质量发展合理用能需求具有重要意义。这个通知准确反映了当前我国相关产业和产品的实际情况。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新兴产品不断发展,煤炭、石油、天然气及其制品将可能用于生产更多其他非能源用途的新兴产品,原料用能的具体范畴也将不断优化完善。
3。人民银行:三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1.4%
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2022年三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2022年三季度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10.76万亿元,同比增长11.2%;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8.08万亿元,同比多增1.36万亿元。绿色贷款方面,2022年三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20.9万亿元,同比增长41.4%,比上年末高8.4个百分点,高于各项贷款增速30.7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增加4.88万亿元。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分别为8.32万亿元和5.56万亿元,合计占绿色贷款的66.4%。
零碳解读: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周小川此前在论坛上表示:我们都知道减排以及未来投资也有很多风险,这些风险也需要进行管理。金融系统历来是管理风险的一个重要参与者,金融市场也是风险管理的主要场所。因此在这个过程中管理风险也是绿色金融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4。港交所10月28日推出全新的国际碳市场Core Climate
港交所10月28日推出全新的国际碳市场Core Climate,旨在连接资本与香港、内地、亚洲以至全球的气候相关产品和机遇,支持市场进行高效和透明的碳信用产品和工具的交易,协助推动全球净零转型。Core Climate上的碳信用产品来自全球各地经国际认证的碳项目,包括碳避免、减碳及碳消除项目。参与者可透过平台获取产品信息、持有、交易、交收及注销自愿碳信用产品。
零碳解读:港交所行政总裁欧冠升表示,应对气候危机是最迫切的议题,需要加强地区和国际合作,资本市场发挥极重要的作用。作为连接全球东西方的超级联系人,港交所能利用独特优势,建立充满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自愿碳市场,有助巩固港交所支持全球过渡至低碳经济的承诺。
5。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和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文推进光伏产业链健康发展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健康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公布。该通知指出,各地和企业要从保障多晶硅合理产量、支持多晶硅先进产能按期达产、鼓励多晶硅企业合理控制产品价格水平、保障多晶硅生产企业电力需求、鼓励光伏产业制造环节加大绿电消纳、完善产业链综合支持措施等多方面入手,积极推进光伏产业链健康发展。
零碳解读:抢抓新能源发展重大机遇期,巩固光伏行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果,扎实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纾解光伏产业链上下游产能、价格堵点,提升光伏发电产业链供应链配套供应保障能力,支撑我国清洁能源快速发展。
6。联合国警示地球正走向“气候灾难”
据科技日报消息,10月27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2022年排放差距报告》。报告称,最新数据表明,到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将上升2.4至2.6.报告称,各国政府目前遏制全球气温上升的承诺“严重不足”,不足以将升温限制在1.5.报告对自COP26以来更新的国家自主贡献进行审查发现,到2030年只会减少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不到2030年预计总排放量的1%。
零碳解读:报告称,为了实现《巴黎协定》所设定的2和1.5目标,全球排放量需要分别减少30%和45%。目前,各个国家提出的计划只会减少5%到10%的全球排放量。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强调,如果没有行动的支持,“碳中和”目标是无用的。“如果没有计划、政策和行动的支持,对净零的承诺将一文不值。”
7。欧盟将向塞尔维亚拨款1.6亿欧元应对能源危机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当地时间10月28日访问塞尔维亚时表示,欧盟将向塞尔维亚提供1.6亿欧元,以帮助塞尔维亚应对当前的能源危机。冯德莱恩于10月26日开始西巴尔干之旅,她首先访问了北马其顿,在那里冯德莱恩宣布欧盟将为西巴尔干地区提供5亿欧元拨款,以帮助该地区应对能源危机。在结束对塞尔维亚的访问后,冯德莱恩还将前往黑山进行访问。
零碳解读:欧盟的援助,对于东欧弱小国家应对目前的能源危机十分重要;同时,这场以政治而起的能源争端终将波及更多希望远离政治是非的国家。
二、专题碳讨
从“南水北调”到“西电东输”,再到“东数西算”,这个包含地理标签的“新词”,蕴含着加快数字中国建设的时代变革,承载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与践行“双碳”政策的时代愿景。今年2月“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启动,并在今年10月已初见成效,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建设方案均进入深化实施阶段。
算力被誉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生产力,与双碳政策的绿色发展相伴相生。11月2日,新京报贝壳财经推出周刊《打通“数”动脉——求解算力经济的绿色发展之路》,从“东数西算”战略解读,通信运营商算力网络搭建,互联网大厂数据中心绿色发展,以数据中心建设标准及路线图表整合等角度,通过邬贺铨、王坚、何宝宏等专家深度访谈,三大运营商、互联网大厂等案例分析,结合数据解读等形式显示了我国算力经济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1。邬贺铨:防止数据中心“过热”,不要脱离实际盲目建设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东数西算”工程结合了中国经济发展以及能源分布的区位特点,是适应中国新时期国情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必要工程。“东数西算”中的“西”也不是说西部任何一个地方都要去做数据节点,还要考虑该地区是不是在能源、土地以及相关资源上面有一些优势。对于被选择作为枢纽节点的西部地区要抓住这个机遇,要承接建设枢纽,同时要带动网络基础设施的发展。
2。王坚:发力云计算,让“东数”真正实现“西算”
中国工程院院士、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在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实现“东数西算”战略应该在技术上有所突破,让东部的数据真正做到“西算”。谈及避免一哄而上布局数据中心,王坚称,不要为了建设数据中心而建设。许多地方把数据中心建成了房地产一样的项目,一些数据中心实际业务就是“出租”。“东数西算”战略下要让整个数据中心成为云计算时代的一台计算机,实现严格意义上的云计算。
3。何宝宏:“东数西算”有助打通我国东西部数字经济大动脉
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何宝宏在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东数西算”工程背景下,东部地区算力需求会向西部地区大量转移,工程实施过程中带来的相关硬件、软件、行业应用等需求,预计每年带动云计算方面投资就将超千亿元。“东数西算”工程通过数据流引领带动资金流、人才流、技术流等,有助于推动我国区域产业协调发展,打通我国东西部数字经济的大动脉,实现数字资源、数字算力、数字产业、数字服务等合理布局,助力数字中国建设。
(文章来源:新京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