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 增强基层和初级市场活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小微企业是发展的生力军、就业的主渠道、创新的重要载体。一直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小微企业发展,出台一系列金融政策为小微企业纾困,特别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精准滴灌小微企业,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得到大大优化,我国强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引导资金流向小微企业,不仅解决了部分小微企业资本金不足的问题,而且增强了小微企业的融资信心,提高了小微企业的市场预期,活跃了以小微企业为服务主体的基层市场、初级市场,增强了市场活力。
多层次资本市场
力拓各类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为小微企业提供了更加公平、畅通的融资环境,大大提升了各类小微企业融资的可获得性。
股权融资方面,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11月11日,A股市场共有171家小型微型企业上市,IPO募资额合计1227.61亿元。其中,今年以来共有36家小型微型企业上市,IPO募资额合计289.73亿元。
上述36家小型微型企业中,在北交所上市的有12家,IPO募资额合计25.46亿元;在科创板上市的有15家,IPO募资额合计201.51亿元;在创业板上市的有5家,IPO募资额合计29.06亿元;在主板上市的有4家,IPO募资额合计33.7亿元。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不断健全,给予小微企业更多融资渠道,进一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延长了小微企业的寿命周期,全力支持小微企业创新驱动发展。
新三板改革不断深化,吸引越来越多小微企业挂牌融资。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11月11日,6605家新三板挂牌公司有4021家小型微型企业。今年以来,共有46家小型微型企业挂牌。
“新三板作为服务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的重要平台,为优秀企业提供了高效、多元、小额、快捷的直接融资渠道。”北京南山投资创始人周运南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新三板深化改革、分层管理办法修订,特别是北交所开市一年以来对新三板龙头企业的撬动作用和反哺效应,使新三板的吸引力越来越大,直接融资能力越来越强,中小微企业借力资本市场成长壮大的路径进一步畅通。
区域性股权市场亦是小微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今年9月26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的《中国证券业发展报告(2022)》显示,2021年,区域性股权市场新增各类融资2448.13亿元。其中,股权融资776.21亿元,占比31.71%,较上年提升0.75个百分点。
陈雳说,“我国区域性股权市场主要服务于中小微企业融资与股权转让业务,是地方政府扶持中小微企业的主要通道,由于发展时间较短,所以服务方式和规范性等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债券融资方面,今年政策举措频出。3月27日,证监会发布的《推动完善民企债券融资支持机制增强服务民营经济发展质效》提出,推出科技创新公司债券,优先重点支持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民营企业发债募集资金。
今年7月22日,证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全国工商联发布的《关于推动债券市场更好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通知》提出,“大力推广科技创新债券”“鼓励发行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支持中小民营企业发展”。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11月11日,科创债发行55只,发行规模合计576.5亿元;已发行26只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发行规模合计171.7亿元;双创债发行26只,发行规模合计147.7亿元。
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小微企业是个复杂多元的群体,融资需求多种多样,政策面需要营造宽松的环境,更多利用市场机制去满足其多样化需求。这就需要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鼓励产品创新,不断拓宽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和丰富融资工具,提升融资可得性。
“加大资本市场支持小微企业的力度,还需要进一步打通各个环节的堵点,比如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对等和沟通问题,进一步提升沟通质量。此外,审查监管方面需要进一步增强,特别是针对小微企业出现的各类新问题等,要根据实际情况展开具体分析。”陈雳说。
财政金融工具发力
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除了资本市场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外,财政、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加码,包括强化小微企业普惠金融服务、落实好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
董忠云表示,目前,社会信贷资源明显向小微企业领域倾斜,助力小微企业融资环境改善。
10月28日,银保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量达到3.86万亿元,已超过去年全年增量。前9个月,国有大型银行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4.04%,很好发挥了大型银行的“头雁”作用。
“随着多项金融工具发力,市场信心得以提振,社会预期得以改善,对于促进金融和小微企业良性循环发挥了重要作用。”宋向清说。
为带动更多金融资源服务小微企业,财政工具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码,今年继续实施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扩大了政府性融资担保对小微企业的覆盖面。10月27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发布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新增支小支农业务规模9172.90亿元,占比98.79%,较上年同期上升0.01个百分点。
中央财经大学财税学院教授白彦锋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财政担保融资可以为小微企业增信,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在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之间架设融资桥梁,弥补市场外部性,解决好广大小微企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和堵点问题。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财政提供的政府性融资担保政策,降低了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维持了企业运营,为其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
谈及如何进一步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宋向清建议,建立覆盖小微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融资服务体系,实行开户行主体责任制。从风险投资到银行信贷,从债券市场到股票市场等,由开户行主要负责辅导和支持小微企业筹资融资,引导和指导小微企业建立更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信用资质偏低、抵押担保物不足是导致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重要因素,除了需要多层次资本市场发挥作用,也需要进一步发展社会担保与增信体系,完善信用评价机制。”董忠云表示,在为小微企业担保増信方面,地方政府应发挥更大作用,通过加强政策性担保或风险补偿力度等,积极为小微企业融资扫清障碍。
白彦锋表示,从财政方面看,需要充分调动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等多方面的积极性,发挥好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的作用,可以进一步放大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使更多市场主体受益。
何代欣建议,细致研究财政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政策与金融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政策之间的关系,形成高低搭配、前后配合的政策组合模式;同时,财政部门要深入了解和理解小微企业和困难行业的投融资需求,在财力允许之内有效实施帮扶政策和融资担保。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