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从产品国际化走向能力国际化,中国企业如何应对不确定性?

  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政策背景下,依托于中国制造业与供应链的优势,越来越多中国的高科技、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与新消费品牌走向海外。

  11月29日领英中国举办2022首届领英中国企业全球化峰会,同时与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联合发布《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显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路径呈现出“从产品输出到模式输出”、“从单枪匹马到产业抱团”、“从粗放收购到精细整合”三大变化反映出一个共性趋势——中国企业正在深度介入甚至重塑海外市场的价值链环节,打造全面的本土化能力,将成为支撑这一目标实现的基石白皮书建议,中国企业应从打造本土化的战略、业务、组织人才能力入手,全面审视国际化现状,构建国际化战略韧性。

  从“产品国际化”到“能力国际化

  《白皮书》提到,在过去20年的发展中,中国企业全球化经历了从“产品国际化”到“资本国际化”再到“能力国际化”三大核心阶段。

  其中2000年到2008年为“产品国际化”阶段,这一阶段的中国企业开始海外业务扩展初步探索,大部分企业主要依靠生产低价代工产品的模式向全球输出“中国制造”。2009年到2016年为“资本国际化”阶段,基于第一阶段的经验探索与资本积累,中国企业开始加速国际化步伐,一部分企业开始探索利用海外投资并购的方式,构建国际化业务能力。报告指出,这一阶段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由2009年的不足500亿美元迅速攀升至2016年的 1812亿美元,在行业分布上,也呈现出由传统行业向高新技术行业转变的趋势,商务服务、计算机与软件等服务业、汽车制造等高端制造业均成为炙手可热的增长方向。

  2017至今为“能力国际化”阶段,伴随外部挑战增加与企业自身能力的提升,中国企业国际化的价值主张逐步从高速拓展转向优化运营,力求建立能够精耕细作的海外市场本土化运营能力。

  《白皮书》指出,在“能力国际化”这一阶段,早期以高速拓展作为主要国际化手段的中国企业,正逐步将国际化战略的重心向优化运营转变,从“走出去”变为“走进去”,力求建立精耕细作的本土化运营能力。以财富中国 500 强企业为例,2021年已有约90%的企业拥有不同形式的国际化业务,其中近一半企业仍然将扩大海外国际化业务作为企业未来重要战略之一,但扩大国际化业务的方式已不仅仅集中于海外投资并购,而是兼顾海外本土化运营,如海外营销能力建设、海外供应链与海外技术等。

  与此同时,一些在这一阶段发展起来的新兴国际化企业在高速拓展的初期便重视本土化运营。这批企业借助创新的商业模式、强大的数字化能力与前沿技术,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异军突起。2022年凯度BrandZ最具价值全球品牌百强排行榜上,中国拥有14个上榜品牌,包括腾讯、阿里巴巴、美团、抖音 /TikTok、京东、海尔、华为、快手等创新企业,展现出新时代中国企业创新模式在世界舞台上的活力。

  “在中国加入WTO的过去20年中,中国企业全球化走出了一条逆势增长曲线,成为了中国经济双循环中最具活力的一条主动脉。中国的全球化浪潮已经形成质的飞跃:以智能制造、新能源等企业为代表的出海新势力正在将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转化为新动能;诸多中国全球化企业和管理者已经具备了品牌先行的意识,成功打造了一批全球市场上影响力最大的品牌;一些来自中国的全球化品牌已经开始引领文化趋势和潮流,根植于当地文化之中,甚至极大地推动了海外新兴职业的发展。”领英全球副总裁、领英中国总裁陆坚在峰会主旨演讲中表示。

  打造本土化的战略、业务、组织人才能力

  深度参与海外市场的本土化运营已是大势所趋,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路径也呈现出“从产品输出到模式输出”、“从单枪匹马到产业抱团”、“从粗放收购到精细整合”三大变化。依赖单一能力快速拓展的时代已经过去,《白皮书》建议,中国企业应从打造本土化的战略、业务、组织人才能力入手,全面审视国际化现状,构建国际化战略韧性,打造海外本土化运营生态圈,厘清人才画像和人才长期管理,打造符合战略目标的品牌形象,建立海外数字化营销平台,搭建平衡高效的全球治理模式,从而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打造真正的国际化一流企业。

  在陆坚看来,当下,面对不断重塑的全球商业环境,寻求全球化发展的中国企业也面临着更新、更高的挑战需求,这对企业从全球化战略制定,到当地的组织与人才队伍建设、品牌营销、运营合规,以及海外研发布局、全球供应链搭建等全维度的能力和竞争优势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据介绍,自2014年进入中国以来,领英已经携手中国企业开拓全球化8年。目前在领英平台上有超过8.75亿全球会员,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超过800万企业高管6200万商业决策者,以及超过2200万中小企业主。

  谈及中国企业全球化进程中所面临的人才挑战,领英高管在峰会上指出,中国全球化企业在全球不同市场面临的人才挑战有着共通之处,即企业在海外人才招募时,通常面临“雇主品牌较弱、缺乏吸引力”“对当地人才市场缺少洞察”“人才画像不精准”等三大挑战,由于中国企业整体的品牌形象以及雇主品牌均处于建设期,领军中国品牌即便已在业界获得较大知名度,但仍然在人才市场缺少“美誉度”,使得本土高质量人才获取存在较大挑战。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文化冲突导致当地员工无法融入”已成为海外本土人才管理面临的首要挑战。文化冲突不仅会导致管理上的割裂,更容易引起员工的高流动率。领英中国人才解决方案事业部总经理王茜表示,“中国的全球化企业需要充分意识到文化融合的重要意义,在海外团队的搭建与管理时,将企业文化与当地文化如何深度融合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

  为帮助中国企业提升全球市场竞争力,陆坚在峰会上宣布,领英推出全新整合的一站式中国企业全球化解决方案,提供全球业务战略、人才战略、商业拓展、品牌营销、法律合规等方面的定制化一站式解决方案。

  领英全球副总裁、领英中国总裁陆坚在峰会发表主旨演讲。

  总结来说,领英可以从4个层面帮助中国企业“全维度”提升全球化竞争力。“第一,战略布局能力。通过的大数据洞察和AI技术,助力企业制定全球化的发展战略。第二,人才组织管理。在全球范围内帮助企业从人才规划,人才招聘到人才培养和发展,提供一揽子的解决方案。第三,品牌建设和数字化营销。第四,核心技术实力、供应链及运营能力。帮助企业吸引高端管理性人才和高精尖人才并使其充分发挥作用。”陆坚称。

  弹性办公模式应对挑战,重视技能培训

  此外,针对当前高度不确定的经济环境,陆坚表示,全球企业管理者们正在面临三大挑战,“首先,很多企业正在采取减缓招聘速度和数量、削减办公成本和员工福利的措施,这将对企业的人才吸引力和员工驱动力造成不小的挑战。其次,疫情及经济增速放缓的压力将进一步深化人才技能鸿沟,造成特定技能人才的稀缺。第三,随着市场趋势的波动,企业面临如何在谨慎控制营销预算的同时,依然保持品牌创新能力和影响力的压力。陆坚称,针对这些问题,对于布局全球市场的中国企业来说,此时更应该顺势而为,尤其在人才和品牌两方面及时调整策略。

  在人才策略方面,领英方面建议企业围绕“灵活性”和“技能”两大关键词调整人才管理和培养模式,应对人才布局的挑战。

  “领英近期针对全球不同国家,超过两千位企业C-Level的管理者进行了深度调研,我们了解到,全球范围内的企业高管普遍认为,提升组织灵活性能更好地应对当前环境的挑战,弹性办公模式将有助于企业业务的长期发展。领英平台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趋势。自2019年至今,领英平台上提到灵活性的职位数量增长了83%。今年平台上已有1/5的岗位提供远程办公的选项。”陆坚称,“在此,我想特别提到‘跨国远程’这一冉冉兴起的工作模式,也特别值得全球化企业关注。企业可以以远程工作的方式雇佣世界各地的人才,这不仅能极大地降低招聘成本,还可以使企业以更轻更灵活的方式布局全球组织架构,拓展全球市场。”

  其次,随着新兴技能的更迭,领英建议企业应该更加注重以技能为核心,来考量和吸引人才,而不再仅仅依靠教育背景和工作履历。同时,基于现有员工的技能分布去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培训,为既有人才资产创造增值和流动空间。

  最后在品牌策略方面,领英建议中国企业应该充分重视提升自身的数字化营销能力,在拓展海外市场的过程中,擅用成熟的数字化营销工具。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品牌精准定位目标受众画像,实现广泛传播和精准触达的双重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形成有效的商机追踪机制,提升线上、线下融合方案的效率,同时可以持续迭代全球化的营销策略,使品牌常保创新力和影响力。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马宁宁实习生向骏泓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