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党建引领金融“活水” 浇灌乡村振兴“幸福田”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撑。近年来,江门农商银行坚持党建引领,坚守“服务‘三农’、服务中小、服务实体经济”的市场定位,不断延伸服务渠道,创新特色举措,积极为“三农”发展提供优质金融服务,致力打通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最后一米”,引金融“活水”浇灌乡村振兴“幸福田”,全力打造乡村振兴“江门样本”。

  金融资源下沉乡村

  打通乡村金融服务“最后一米”

  近年来,江门农商银行坚持走“勤劳金融”之路,重拾老一辈农信人的“挎包精神”,充分发挥地缘人缘“真优势”,切实推动产品服务“真下沉”,力争取得乡村振兴“真成效”。2022年,江门农商银行派驻427名金融特派员深入农村,用行动将金融服务送到村村户户,打通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最后一米”。

  金融服务进乡村。江门农商银行升级服务渠道,投入全市首批金融服务动车5辆,升级悦农e站53个,挂牌成立广东农信系统首家“乡村振兴示范网点”和江门市首家“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站”,成功进驻全市首个金融前线服务器,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浇灌到农村经济的薄弱环节。其中,江门农商银行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站是江门银保监分局指导建设的江门乡镇地区首个“金融邑家”服务中心,为广大群众提供金融党建、金融清廉、金融宣教、金融服务、金融文明“五位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群众在此既可“一站式”办理公积金、残联、民政、人社、税务等线上政务服务,也可使用该行的智慧柜台办理金融服务,还可通过现场设置的金融特派员专属二维码进行业务预约或咨询,体验“一条龙”的综合金融服务。此外,江门农商银行还增设了乡村振兴部,成立小贷和微贷中心,并在各一级支行统一设立零售(普惠)金融部,形成多层次的服务梯队,充实服务人员队伍,进一步优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

  创新服务惠农兴商

  “贷”动乡村振兴

  江门农商银行持续加大创新力度,打好产品组合拳,提升产品竞争力。契合“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发展思路,该行创新推出“陈皮贷”“柑树贷”“凉瓜贷”“对虾贷”“烧鹅贷”等特色产品助推乡村振兴;结合地方经济特色,推出“生猪贷”“凉瓜贷”“水产贷”等特色产品和金融服务方案,匹配乡村不同产业发展的金融需求。

  该行还创新服务模式,积极推动服务下沉,满足广大市民的贷款需求。一方面,开展“普惠金融户户通”工程,与20个镇(街)、427条行政村(居)达成党建结对,扎实推进“整村授信”,截至目前累计为群众建立服务档案超115万户,通过“整村授信”方式为超33万户客户提供预授信金额177亿元;另一方面,创新“金融+积分”授信服务,结合乡村积分管理项目试点,推广村民“无感授信”,形成“有德即有得”的良性引导机制,截至10月末,通过“金融+积分”服务预授信客户1921人,预授信金额1.5亿元,试点村项目已发放贷款超2600万元,惠及客户263户。

  此外,为满足“新市民”金融需求,江门农商银行针对“新市民”以及“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三大工程,量身定制6款“聚惠套餐”,贷款利率较常规客户最高可下调30BP,其中截至10月末,支持“粤菜师傅”工程贷款余额超4.6亿元。

  释放数据新动能

  助力建设“数字普惠乡村”

  江门农商银行围绕党领导数字化时代“勤劳金融”的全新蓝图,以全面建设“数字普惠乡村”为重点,以“数据挖掘+机制创新”双轮驱动,推动数字普惠乡村振兴建设“有措施、有路线、有目标”,先后获评“广东省移动支付示范镇建设先进单位”、中国地方金融“十佳科技赋能银行”,目前手机银行用户已突破110万。

  该行在辖内广泛布放超级柜台、柜员机、自助终端、自助发卡机、自助回单机、“粤智助”政务服务自助机等,打造数字普惠乡村新生态。截至10月末,该行在蓬江区、新会区、恩平市已布设“粤智助”政务服务自助机264台,办理政务超15万笔,惠及村民近7万户,进一步助力延伸基层政府服务。

  江门农商银行创新对农村、小微企业客户信息采集和信用模块整合的手段,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科技拓宽服务渠道,成功制作与签发全国首张“自然人参保缴费数据资产凭证”和全国首张“融合数据元件的数据资产凭证”,并以此升级开发“市民闪电贷2.0”,为广大客户提供便捷高效的数字化金融服务。截至10月末,已制作数据资产凭证达7121张,授信金额6151万元,贷款余额1846万元。

  展望未来,江门农商银行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紧扣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切实履行“地方金融长子”的责任担当,努力织密城乡金融服务网,全面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普惠性,以高质量金融服务赋能乡村振兴,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