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加强互联互通!业内大咖详解高水平对外开放

  12月9日,多位监管人士和业内专家齐聚第四届外滩金融峰会,就高水平对外开放热点问题进行探讨。

  屠光绍:以高水平开放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3.0版

  外滩金融峰会组委会执行主席、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屠光绍认为,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前两个阶段的任务基本完成,现在和今后要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3.0版。

  “以高水平开放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3.0版需要形成更多合力。”屠光绍强调,一要发挥市场和政府驱动的体制优势。

  二要发挥好开放和改革“双引擎”的作用。高水平开放意味着要有更多的开放举措,特别是在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开放之后,要通过改革巩固开放的成果。

  三要形成监管部门之间的有效协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高水平开放涉及到一些难点、挑战,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非常重要。

  四是建立中央和地方的协同机制。推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国家要做好战略部署和推动,地方要营造高水平开放的营商环境。

  刘元春:高水平开放必须建立在高水平制度体系上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表示,高水平开放必须建立在高水平制度体系上,高水平开放要减少各种交易成本,同时要主导国际标准和治理体系。

  “在制度开放的进程中,要稳步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上做文章。”刘元春强调,高水平开放最为重要的是推动内部改革,要通过各项举措及要素市场上的制度改革,真正使交易成本降下来,充分显示出制度在微观领域中的优势。

  刘元春还提到,高水平对外开放很重要的衡量标准是质量高,而衡量质量的标准是在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链中的议价能力和竞争能力。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四链”融合是高水平开放的重要基准。

  王俊寿:上海正进一步加快金融高水平制度性开放

  上海银保监局局长王俊寿表示,上海正进一步加快金融高水平制度性开放,提供更多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金融制度供给,提升参与金融领域国际规则制定的能力,推进金融业的规制、规则、标准等和国际最高水平和发展趋势更好地融合。

  “金融业开放并不意味着必然增加风险,但必须有防患未然的准备。”王俊寿称,上海银保监局将积极优化监管手段方式方法,强化数据驱动型监管,提高监管链条的数智化水平,着力打造“智慧监管”的“上海模式”,使监管能力与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相适应、与高水平对外开放相适应,构建更为安全的开放体系,坚决维护好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将协同营造更公平、透明、开放的营商环境,鼓励中外资金融机构积极发挥各自优势,在产品、业务、人才等方面合作互补、互惠共赢,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注入新动能,携手趟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发展之路,为中国式金融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廖媛媛:推动营商环境与国际接轨

  中国银保监会国际部主任廖媛媛表示,为扩大制度型开放,银保监会在银行保险领域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在参与国际规则方面,将适应高标准的国际经贸规则,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的水平。

  在监管制度方面,进一步推动监管规则和国际接轨,打造安全高效的中国银行保险监管制度的体系。比如,要继续执行好刚刚制定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II)》,也要继续推进《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的修订工作,还将围绕绿色金融、跨境数据传输等问题制定和完善监管规则,更好地促进可持续经济、数字经济的发展。

  在外资机构监管政策方面,将推动营商环境与国际接轨,促进外资机构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将积极回应外资机构的合理诉求,进一步健全差异化监管制度和规则。比如,现在已修订完成了《外国银行分行综合监管评级办法》,很快就会挂网公布。通过完善政策,银保监会也支持符合条件的外资银行设立理财公司参加国债期货等业务的试点。

  唐瑞:深交所将进一步加强境内外互联互通

  深圳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唐瑞表示,下一步,深圳证券交易所将在交易、融资、产品、基础设施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境内外互联互通,拓展可持续金融国际“朋友圈”,塑造制度型高水平双向开放模式。

  具体而言,唐瑞表示,一是优化拓展交易互联互通机制,推动深港两地资本市场更高水平双向开放。持续优化深港通机制,扩大标的范围,完善深港通交易日历安排,强化跨境监管协作机制。探索互联互通新模式,不断丰富跨境投资渠道。

  二是稳步开展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促进要素资源的全球化配置。积极推动国内企业“走出去”,实现“深伦通”落地,支持更多深市企业赴境外发行GDR;同时,欢迎海外企业“走进来”,支持来深交所发行融资型CDR,发挥区位优势,拓宽双向融资渠道。

  三是扎实推进产品开放,不断丰富国际化产品体系。强化指数境外推广、产品开发和境外挂牌,有序推动深新ETF互通产品落地,拓展与境外ETF互挂种类,推进大湾区债券平台跨境债券产品试点,探索开展跨境绿色金融产品发行和互挂,通过创新产品机制引导中长期资金配置优质资产。

  四是持续提升技术基础设施跨境合作水平,着力打造大湾区金融科技创新生态。加强湾区金融科技创新应用合作,深化行业金融科技分享交流,以基础设施“硬联通”赋能跨境投融资“软联通”。

  五是深化可持续金融领域境内外合作,助力推动全球可持续金融体系建设。积极参与国际可持续金融标准制定,通过可持续交易所倡议、世界交易所联合会可持续工作组等国际组织,支持境内主体聚焦可持续发展深化跨境合作,推动制定适应中国经济特点和社会发展阶段的标准体系。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