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未来中国城市是什么样?高国力王凯毛其智这样说

  未来城市是个什么样?今后几年应在哪些方面着力?今天,在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智库主办的“中国城市论坛(2022)”上,多位知名专家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打造宜居、韧性和智慧城市,是未来5年建设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高国力表示,新型城市的高质量发展首先要打造宜居城市,尤其在城市住房体系方面,要进一步围绕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特别是针对不同类型城市的新市民增长来源和结构,确立城市宜居功能中的保障性住房构成。

  在打造韧性城市方面,既体现在生产领域的产业链供给和需求的韧性,也体现在城市生活功能的应急防灾避难等方面。所以,未来城市要基于城市的产业基础,确立城市自身在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中的优势定位,形成更大的产业链条上的弹性。同时,应结合新城市的技术手段提升城市功能,特别是防灾减灾、公共卫生防控、城市内涝治理、综合管廊更新改造等,从规划、建设、投入等方面加以优化。

  在打造智慧城市方面,很多城市出现了追求大硬件、忽视软服务的现象,或者说是主要追求数字化设备设施的改造,但缺乏数字化管理人才的配套。更为突出的是,很多城市没有丰富数字技术的应用场景,导致智慧城市建设中出现盲目跟风和超前建设,而没有真正适应城市自身需求。

  高国力强调,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甚至是首要的体现。空间治理体系中要进一步紧凑、高效、精致。社会治理中要利用好信息资源共享,将资源配置下沉基层,真正让社区和街道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根基。

  他还指出,在城市高质量扩大发展中,要深入考虑投融资需求。资金来源和结构要有特点,不能单打一,政府资金的作为是有限的,必须撬动多方的社会资本,集中投入来促进未来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在扩大投融资规模时,要注重不同类型城市债务风险,避免盲目扩大投融资导致城市债务高起。

  注重绿色城镇化发展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凯表示,我国城镇化已进入中后期,城市发展质量是重点,各项建设从“有没有”到“好不好”转变。这一时期,针对城市自身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制定实施相应的政策举措和行动计划,着力解决环境污染、公共卫生、住房建设、功能优化等城市内部的结构性问题是当务之急。

  “城市更新成为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王凯说,城市更新不仅体现在老旧小区的改造,还要在城市空间结构方面实施生态修复和功能完善工程,包括强化历史文化保护、塑造城市风貌、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

  王凯指出,绿色城镇化是国家发展的总要求。2035年前后,城镇人口峰值与碳排放峰值将出现“双峰叠加”。城市发展中要注重存量更新,不大拆大建,注重空间品质,公共空间品质的提高可以激发城市活力,激发城市创新创业人群。要注重优化建设新时代的“田园城市”、“公园城市”,建设绿色安全的低碳交通设施,合理配置电动车充电桩和共享停车设施。

  他强调,未来15年是我国城镇化和城市低碳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窗口期,要处理好城镇化率达峰、碳达峰与人均GDP倍增之间的关系,实实在在建立起绿色低碳要求的政策、产业和技术体系,促进城镇化的绿色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建设完整居住社区

  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教授、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毛其智指出,未来城市应包含宜居、韧性、权利、智慧、低碳等若干维度。要建设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居住社区,以完善居住社区配套设施为着力点,大力开展居住社区补短板行动,提升居住社区建设质量、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他解释,完整居住社区是指为群众日常生活提供基本服务和设施的生活单元,也是社区治理的基本单元。应以居民步行5—10分钟到达幼儿园、老年服务站等社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为原则,以城市道路网、自然地形地貌和现状居住小区等为基础,与社区居委会和服务范围相对接,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居住社区规模,原则上单个居住社区以0.5—1.2万人口规模为宜。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