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成都印发《成都市元宇宙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

  日前,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印发《成都市元宇宙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下称《方案》)。

  《方案》提出,到2025年,构建起完整的成都元宇宙产业链,重点建设2个元宇宙产业发展集聚区,“元宇宙”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500亿元。

  同时,引进培育10家具有行业竞争力和带动力的“链主企业”,培育100家细分赛道核心企业;通过构建工业、消费、医疗、智慧城市等生产、生活、城市治理方面的重点元宇宙场景,推出100个以上融合赋能的创新应用场景。

  《方案》明确,健全元宇宙产业要素,建立元宇宙产业发展基金,引导现有产业基金、新经济专业化银行、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元宇宙产业开发。

  加快四川数字资产交易中心建设,推进城市算力资源交易

  《方案》指出,开展元宇宙重点赛道珠峰行动,做强算力赛道。加快构建“超算+智算+云计算+边缘计算”城市算力架构,鼓励面向海量数据的新型计算芯片及融合架构、关键模块和设备的开发。并加快四川数字资产交易中心建设,搭建算力交易调度平台,推进城市算力资源交易。

  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应用生态,推动工业知识和机理模型沉淀形成工业软件,鼓励工业APP向平台汇聚,培育一批具有国内竞争力的行业标杆平台。同时,推动游戏开发商由内容生产向内容工具平台迭代,培育一批品牌号召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原创元游戏。并加快虚拟空间与现实世界的全面连接和高度协同,完善城市信息模型,培育城市数字空间运营商,探索数字孪生城市向企业、个人开放共用新模式。

  在开展元宇宙核心技术攻关行动方面,《方案》提出,攻关元宇宙支撑技术,加快发展人工智能、物联网、网络安全等直接关联技术和先进计算、海量存储、区块链等基础架构技术。发展新型显示,加快光纤扫描、浮空投影、裸眼3D、空间成像等技术的应用开发。

  聚焦元宇宙虚实融合,加快发展位置感知、人机互动、感官触达、环境支持等连接交互技术,培育智能穿戴、脑机接口等细分领域的消费级产品及行业级解决方案。重点推动VR/AR/MR/XR的技术升级,面向工业生产、虚拟社交、沉浸式娱乐、教育培训等领域开发差异化终端产品。

  鼓励企业研发数字建模、数字设计、数字人等数字生物生产工具和技术平台。发展智慧大脑、情感计算等新算法,提升数字生物在数字营销、在线培训、电商直播、影音娱乐、服务咨询等领域的应用沉浸感。

  培育一批元宇宙科技“小巨人”企业

  《方案》还指出,开展元宇宙市场主体引育行动,聚焦智能终端、数字工具、集成应用等领域,培育引进一批技术集成能力强、产业链上下游影响力大的龙头企业。同时,集聚一批交互设备、测绘建模、游戏动漫、内容制作、数字资产交易等细分赛道的元宇宙科技“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此外,支持各区(市)县为初创型元宇宙企业、创新团队提供研发平台、网络环境、算力资源、城市数据资源库等基础服务,协同相关机构提供人力资源、知识产权、股权投资、战略咨询、法律咨询等增值服务,加快孵化一批元宇宙创新企业。

  在开展元宇宙应用场景融合行动方面,《方案》明确,共创“元工业”场景,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轨道交通、航空航天、工业无人机等领域,培育一批“元宇宙+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场景,打造新一代工业软件。鼓励建设元宇宙医院,推进人工智能在检查影像和数据分析领域的应用,鼓励医院采用智慧手术室、手术机器人等辅助设备,为病情分析评估、手术方案制定、手术精准实施提供数字化、智慧化支撑。

  《方案》还指出,开展元宇宙产业内容储能行动,丰富元宇宙产品内容,支持元宇宙平台型企业、内容生产商等共同制订产品价值评价体系,完善数字资产、数字藏品、数字影视版权等合规交易机制。并强化元宇宙产权保护,开展元宇宙领域知识产权咨询、申报、评估、交易、保护、收储等全链条一站式服务,打造元宇宙知识产权交易高地。

  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元宇宙产业开发

  开展元宇宙产业生态筑基行动方面,《方案》要求,夯实元宇宙基础设施,推动传输网络扩能,加快5G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第六版互联网协议(IPv6)规模化应用。超前布局未来网络,培育5G+、6G、卫星互联网等未来网络形态。建设元宇宙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降低中小型企业向元宇宙方向的业务转型成本。

  同时,健全元宇宙产业要素,推进公共数据和城市算力开放共享,鼓励元宇宙企业参与数据和算力交易应用,创新打造多样化产品。建立元宇宙产业发展基金,引导现有产业基金、新经济专业化银行、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元宇宙产业开发。

  此外,还要统筹元宇宙发展与安全,坚持“不错过机遇,不纵容风险”的原则对元宇宙产业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柔性执法。对涉及民生、个人隐私的元宇宙企业加强数据安全监督管理。打击违法违规活动,防范金融领域过度投机、恶意炒作等现象。对可能存在风险的元宇宙场景新模式、新业态开展小范围试点后逐步推广。

  加快谋划布局元宇宙等未来产业

  此前,工信部、教育部、文旅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提出,到2026年,新一代适人化虚拟现实终端产品不断丰富,产业生态进一步完善,虚拟现实在经济社会重要行业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形成若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产业集群,打造技术、产品、服务和应用共同繁荣的产业发展格局。

  工信部在解读上述文件时指出,虚拟现实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前沿方向,是数字经济的重大前瞻领域。经过多年发展,虚拟现实产业初步构建了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生态体系,正迈入以产品升级和融合应用为主线的战略窗口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列入数字经济重点产业,提出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

  日前,工信部部长金壮龙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也表示,要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培育一批新的增长引擎。研究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加快谋划布局元宇宙、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

  商汤科技编制的《元宇宙行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出,根据彭博资讯数据,到2024年,元宇宙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8000亿美元。麦肯锡预计,2030年,元宇宙的市场规模将达到4万亿到5万亿美元。

  该报告还指出,当前,元宇宙行业应用场景目前主要集中于会议、娱乐、营销、教育培训、活动策划以及文旅等“轻应用”场景,元宇宙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应用仍需经历较长的探索时期。未来,保障元宇宙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还需加强制度创新和机制建设。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