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让我市中职教育办学水平与产业结合

  (上接一版)尤其是多数中职学校原来的传统专业已不能适应市场需求,无法对接地方产业发展,对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贡献率还较低。

  “近三年,九江市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比维持在3:7左右。”周洪文说,“没能上高中的孩子,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没有去职高,而是去外地打工。”这样对孩子来说,人生最重要的学习时期被浪费了,“没有一技之长,只能从事简单的生产劳动。”而对于九江来说,人口的外流也是不可估量的损失。本地的工厂急需产业人才、技术人才,天天都喊招工难。如果把职业教育发展起来,孩子有书念,有技术学,有工作做,企业有工人招,就能达到两全其美的效果。

  因此,周洪文建议加大中等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在相关县(市、区)扩建和新建中等职业学校,提升学位容量,以满足未能就读高中学生的就学需求,降低初中毕业生失学率。与此同时,加强校企对接力度,深化产教协同育人机制(二元育人机制),主动对接服务我市石油化工、现代轻纺、电子电器、新材料、新能源五大产业发展,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在产业园区、企业车间搭建学生实习实训平台,开展社会培训、技术服务,为企业培训急需的产业工人、技术工人。在不断增加中职学生就业率的同时,不断提升中职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要畅通中职生升学通道。”周洪文表示,随着社会的发展,用人单位对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大多数中职毕业生希望进入更高一级学校学习。但从目前情况看,中职生升学途径窄,录取率远低于高考生。建议一方面本地高职和本科院校招生政策向九江本地倾斜,增加招收本市中职毕业生录取人数;另一方面,可引进知名院校到九江开设分校,提升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增加中职毕业生就学机会。“老百姓为什么不愿意让孩子上职高,不就是因为上升通道狭窄,没有前途。那么就要做好中职教育,让他们意识到,学到一门手艺,有一技之长,不仅能够在社会上安身立命,也一样能够上大学。”

  对此,九江市教育局回复,我市已经出台了《九江市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提质创优实施方案》,计划利用3年时间,全面实现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提质创优工作目标,把九江打造成赣北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为九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资源支撑。

  根据实施方案,我市将从优化职业教育布局、健全专业调整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健全经费投入机制、完善职教高考改革和高层次应用人才培养体系、提高服务社会能力七个方面进行改革提升。

  计划到今年,全市中职学校全部达到国家相应设置标准。按照总容量达到高中阶段学校学位总数的50%以上,完成对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改扩建,增加职业教育学位数4万个。完善招聘制度,提高职业学校教师待遇,2022年全市中职学校实现生师比20:1。围绕我市重点产业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需求,统筹多种资源,打造若干个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严格落实教育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政策,逐步提高教育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从2021年起设立市本级1200万元/年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各县(市、区)设立每年不少于200万元县级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专项用于职业教育支出。

  省教育厅正在制定职教高考改革政策和目标。落实“文化素质+职业技能”高职招生考试制度和单独招生办法,增加高职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招生计划,到今年,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比例达到35%以上,中高职衔接培养比例达到15%。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开展职业培训,2022年度培训规模达到15万人。

  对此,周洪文很满意,同时他也表示,有一部分学校已经感受到了时代的紧迫感,例如九江理工学校,“这两年校区扩大了一倍,可以容纳8000∽10000名学生,而且增加了很多新专业。”他希望九江的职业教育能够干到实处,走在前列,更多更好地培养本地人才,为九江本地产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文章来源:九江日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