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未来五年 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样建设!

  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下称《规划》)提出未来五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思路目标和重点任务。

  根据《规划》,到2025年,农业基础更加稳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梯次推进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脱贫地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展望2035年,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首要任务就是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介绍,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粮食安全总体有保障。但也要看到,未来一个时期,我国粮食需求还将持续增长。专家测算,至少未来30年,粮食需求仍是一个增长的趋势,抓粮食生产的劲头只能紧不能松。

  为此,《规划》把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首要任务,明确要稳定面积、提高单产、提升品质,巩固提升粮食产能。

  《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即着眼耕地数量保护和质量提升,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

  另一项重要任务则是抓紧抓实种子这个农业的芯片。《规划》围绕种质资源保护、育种创新攻关、种业基地建设、种业企业培育、强化市场监管等方面,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牢牢掌握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

  为了保障其他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规划》提出,健全生猪产业平稳有序发展长效机制,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将猪肉产能稳定在5500万吨左右,防止生产大起大落。实施牛羊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加强奶源基地建设,优化乳制品产品结构。稳步发展家禽业。建设现代化饲草产业体系,推进饲草料专业化生产。

实施家具家装下乡补贴和新一轮汽车下乡

  《规划》提出,实施农村消费促进行动。具体包括: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农村家电更新行动、实施家具家装下乡补贴和新一轮汽车下乡,促进农村居民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完善县城和中心镇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网络购物、移动支付等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向农村拓展,提升农村居民消费意愿。

  近两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正如火如荼地在全国开展。

  “这是一个增量市场。”中汽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表示,当前是新能源汽车推广的关键时期,往三四五线市场下沉、助力农村消费升级,这一步非常重要。

  很多业内人士特别是车企也看好这一市场。一个乐观估计是,未来几年,如果能满足农村居民的机动化出行需求,预计将会成功撬动一个5000亿元规模的超级汽车市场。其中小型经济型电动车将成为农村市场主要新增产品,或将在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形成千万辆级规模,成为国内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拉动力。

重点完善农村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

  围绕数字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规划》重点在加强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智慧农业、推进乡村管理服务数字化三个方面作出安排。

  《规划》提出,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工程。加快农村光纤宽带、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支持农村及偏远地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遥感卫星数据在农业农村领域中的应用。推动农业生产加工和农村地区水利、公路、电力、物流、环保等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曾衍德表示,当前,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动能加速孕育形成,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也在加速融合,不断涌现出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十四五”时期,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发展,重点是完善农村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技术推广应用,让广大农民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

  在数字乡村行动中,运营商是乡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者。中国电信近日宣布投入2亿人民币成立天翼乡村科技公司。

稳步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

  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司长吴晓表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规划》明确,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配套政策体系,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相关政策,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年度指标分配同吸纳农村转移人口落户数量和提供保障性住房规模挂钩机制,促进农业转移人口有序有效融入城市。依法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建立农村产权流转市场体系,健全农户“三权”市场化退出机制和配套政策。

  《规划》还提到,稳步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有序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丰富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的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完善农村土地承包信息数据库和应用平台,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与承包合同管理的信息共享机制。探索建立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网签制度,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