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张海华委员:建议国家对粮食主产区省份建立商品粮调出补偿机制

  科技日报记者李丽云

  守住18亿亩耕地是党中央、国务院设定的红线,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底线。黑龙江省全力做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粮食生产连年丰收,2021年总产1573亿斤,占全国总产量的11.5%,连续十一年居全国首位。黑龙江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步伐。

  为此,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工商联主席张海华建议,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财政厅、中农办在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之间建立合理的商品粮调出补偿机制,既促进粮食主产区提高种粮积极性,也推动粮食主销区更加重视粮食生产,有效促进工业反哺农业、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张海华委员分析说,黑龙江粮经种植比长期居于全国首位。2021年,黑龙江省粮食播种面积2.18亿亩,占全省耕地面积2.39亿亩的91.21%,是全国粮食播种面积最高的省份,比第2名的河南高出30%以上。黑龙江省2.39亿亩耕地面积中,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66亿亩,占全国的10.77%,居全国第一位。2022年,预计全省粮食种植面积将稳定在2.18亿亩以上。近年来,在农资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上涨与粮食价格相对稳定的双重挤压下,农民种粮收益呈下滑趋势。从经济效益上看,经济作物效益是粮食作物的3倍左右,黑龙江省粮食生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作物发展,进而制约了农业整体效益的提升。

  其次,黑龙江农民收入增速呈下滑趋势。从2011年至2020年,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收入由2011年的7590.7元增长到2020年的16168元,年均增速达到8.76%。但从各省农民收入排名看,2011年居于全国第10位,2019年下滑至第19位。从收入绝对值上看,2011年黑龙江省农民人均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73元,2020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63元。

  再次,黑龙江省农民种粮积极性下滑。受到种粮收益、种粮风险和劳动力外流等多重因素影响,弃农经商、半工半农、专业农民老龄化等问题逐步凸显,农民出现了应付性种粮、种粮积极性不高的趋势。2021年,黑龙江省玉米和水稻价格小幅下降,导致农民对种粮收益的预期值进一步降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下滑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张海华委员建议从国家层面建立商品粮调出补偿机制。由国家设立专项补偿资金,或由国家协调确定粮食主销区对粮食主产区补偿机制,即每年根据上一年各省粮食产量、销量、品种、品质,综合衡量并确定补偿标准,由国家或粮食主销区省份按照调出商品粮品种和数量,对粮食主产区省份给予补偿。

  建议补偿资金专款专用。补偿资金主要用于主产区省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耕地保护和粮食生产补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种粮积极性,让粮食主产区群众更好分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成果。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