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达达全年营收69亿但仍亏20亿 靠京东增持交易“输血”?


  3月9日,达达(NASDAQ:DADA)公布202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其中,达达第四季度总营收20亿元人民币,可比口径下的同比增速为80%;2021年总营收为69亿元人民币,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78%。

  但达达在高速增长的营收的同时,亏损也在持续扩大。

  财报显示,2021年第四季度,Non-GAAP下,净亏损4.854亿元,上年同期净亏损4.196亿元;每股基本及摊薄净亏损0.51,而2020年同期亏损0.46元;2021年全年,达达Non-GAAP净亏损21.029亿元人民币,2020年同期亏损11.680亿元。

  京东到家仍是达达重要营收来源,据达达方面透露,京东增持达达已于2022年2月完成,京东与达达的“捆绑”进一步深化。

  然而这也让达达独立获取流量的能力再次受到质疑,京东“输血”达达仍是业界焦点。

  依赖京东,达达2021年总营收68.66亿元

  根据财报,2021全年,达达总营收68.66亿元,京东到家是达达重要营收来源。

  财报显示,京东到家营收41亿元,同比增长80%;达达快送营收28亿元,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83%。据了解,2021全年,京东到家平台GMV为431亿元,同比增长70.5%;年活跃消费者6230万,而2020年为4130万人。

  达达方面表示,京东到家营收的大幅增长,是受益于活跃消费者数量和平均订单规模增加,尤其是品牌商和零售商推出的促销活动构成了京东的净收入的增量。

  值得注意的是,达达在京东到家的营销成本开支也在迅速扩大。

  财报显示,2021年,达达总成本费用为96.02 亿元,2020年同期为人民币75.65亿元,其中销售和营销费用增长幅度最大,为人民币 34.28亿元。而2020年同期为18.49亿元。

  达达方面表示,成本增加是由于对京东到家的消费者激励增加,以及业务增长。

  此外,达达方面还透露,第四季度广告营销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40%。达达预计2022年第一季度总收入将在20亿元至20.5亿元之间,在可比口径下,2022年第一季度的总收入将实现72%至76%的同比增长。

  由于达达仍处于亏损阶段,业内有不少观点认为,京东有可能成为达达扭亏的关键。

  2016年4月,达达与京东到家合并,达达的具体业务变更为两部分:达达快送和京东到家。“京东给我们开出了优厚的条件,首先是京东到家合并给我们,而不是反过来;第二,管理团队仍然可以操盘,并保留独立上市计划;另外,京东后续还会追加投资,并为我们开放各种入口和流量资源。”达达集团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兼CEO蒯佳祺彼时公开表示。

  2017年至2019年,达达集团分别有56.7%、49.1%及50.5%的收入来自为京东提供服务。

  此次,蒯佳祺在提到前不久的京东增持交易时表示:“我们很高兴地宣布,京东增持达达已于2022年2月完成,我们期待与京东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

  “达达快送的终极目标还是要做社会化的物流平台,在收入持续增长的大前提下,京东到家的配送订单输血,未来占比一定是越低越好。”业内人士认为,疫情爆发后,达达与京东的关系更加紧密,短期内提高达达自身业务占比较难。

  巨头“围猎”即时配送,行业巨亏成常态

  过去5年,即时配送迎来高速增长期,产值已超千亿。无论是菜鸟网络收购点我达、饿了么推出蜂鸟配送,还是达达、顺丰同城先后登陆资本市场,都让即时配送成为快递物流市场中最耀眼的赛道。

  但巨头围猎之下,亏损也成了行业的普遍现象。

  2021年,独立化、公司化运作短短2年多的顺丰同城(09699.HK)成功登陆港交所,但与达达的境况相同,顺丰同城上市首日破发。

  与达达相似,顺丰同城高营收增长与亏损并存。2018年至2020年以及2021年前五个月,顺丰同城的营业收入逐年高速递增,分别为9.93亿元、21.07亿元、48.43亿元和30.46亿元,同期公司净亏损额分别达3.28亿元、4.70亿元、7.58亿元和3.53亿元,短短三年多的时间已累亏超19亿元。

  即时配送行业供应商张丽艳对记者表示,亏损是行业普遍现象,配送员成本是最大支出。

  根据达达财报显示,2021年第四季度,其最后一公里的骑手费用不再由达达支付,而是由第三方公司支付。此前几年,达达骑手支付成本也在不断增长:2017-2020年,分别支出15.27亿、19.18亿、26.79亿和47.2亿。

  “单从数据来看,餐饮外卖仍是目前即时配送领域的主要流量来源,美团以及饿了么旗下的蜂鸟仍占据行业内大部分流量。”张丽艳透露,顺丰同城在餐饮外卖场景中,其客户包括喜茶、奈雪的茶、老娘舅等。

  虽然多数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但即时配送行业“价格战”却有抬头趋势。“拼价格、拼速度、拼服务,这与行业进入门槛低、竞争激烈、人力成本高以及行业消费者价格敏感度高、服务要求较高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上述业内人士认为。

  目前,美团、饿了么在即时配送领域的优势较为明显,达达与顺丰同城、闪送等形成第二梯队竞争。

  根据艾瑞咨询的报告显示,即时配送服务行业中,美团配送以47.2%的市占率排名第一,蜂鸟点我达排名第二,达达排名第三,排在第四的顺丰同城市占率为1.2%。在头部平台的绝对优势下,达达切入餐饮配送难度较大。

  “从整个行业来看,即时配送的成本主要在人力,中国经济发展区域不平衡,决定了企业需要一些灵活的价格机制。”贯铄资本CEO赵小敏对记者表示,从整体来看,资本市场相对谨慎,是因为即时配送行业尚未进入成熟期。

  预计3-5年的时间,即时物流市场才会真正成熟,企业必须具备强大的数据技术支撑、精细化运营和足够的资金实力才能成为标杆。

(文章来源:财联社)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