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一个“脑洞大开”的投教创意

  每当市场剧烈波动时,基金的投资者教育都会显得格外重要。

  笔者和一位基金人士聊天时,曾听到一个“脑洞大开”的投教创意。这位仁兄憧憬,未来虚拟现实技术成熟之后,基金公司可以开发一个“投教元宇宙”,让投资者买基金之前“亲身体验”一下这只产品的业绩波动,无论是净值暴涨时头脑发热,还是业绩暴跌时的痛苦绝望,都来体验一番,然后再让投资者决定要不要买这只产品。

  虽然只是一个玩笑,但让笔者思考良久。基金行业的投教工作,差不多从行业诞生时就开始进行。伴随行业发展二十多年,基金投教总被大家提起,但效果却不太尽如人意:看起来热热闹闹,各家基金公司都在积极做投教,甚至显得有些“内卷”。但很多基民仍然习惯于追涨杀跌,没能很好地享受到基金业绩增长带来的收益。

  景顺长城、富国、交银施罗德三家基金公司共同完成的《公募权益类基金投资者盈利洞察报告》统计数据显示,过去五年,基民的交易行为将最终投资收益拉低了11.62%。相比过去五年上述公司主动权益基金的平均年度净值增长率19.57%,基民的交易行为导致了巨大的收益损耗。

  作为普惠金融的代表,公募基金承载着帮助亿万投资者实现财富保值增值的重任,投资者教育工作关系基民切身利益,既是提升投资者获得感的主要手段,又是行业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直接体现。

  投教的重要性显而易见,那为什么我们很难看到真正让人眼前一亮,投资者喜闻乐见的投教内容呢?

  一个重要原因是,基金公司现有的投教内容以单向输出为主,总是告诉投资者该怎么样,忽略了从投资者角度考虑他们需要什么。投资者缺乏参与感、体验感,道理听了一大堆,真到市场波动时联系不到实际,依旧一脸懵圈。结果是在市场火热之际买入,赚到钱时不愿落袋为安,一遇到市场波动就选择逃跑。买在高点,卖在低点,然后抱怨被“收割”。

  投资是反人性的。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否则人人都是巴菲特。好的投教内容要能帮助投资者克服人性的缺点,实现起来确实是个难度很高的技术活。但投资者是基金业发展之本,没有成熟的投资者,不可能期待一个成熟的基金行业。

  从这个角度讲,基金行业的投资者教育需要从量的堆砌转向质的提高,产出更多让投资者有感、有悟,能让投资行为更加理性的投教内容。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把投资者教育变为投资者陪伴,当市场波动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安抚投资者情绪。虽然是小小的改变,却是可喜的一步。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