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嫌弃的科技巨头还是那么赚钱
七月底的3天时间内,美国科技巨头们的表现精彩纷呈。苹果(AAPL.US)、微软(MSFT.US)、Alphabet(谷歌(GOOG.US)母公司)、亚马逊(AMZN.US)和Facebook(FB.US)在疫情中茁壮成长,它们的最新盈利报告也确认了这一点。今年四到六月的最新季度中,这五家公司取得了3320亿美元的总收入,同比增长36%,盈利全部好于预期。想不到的是,除Alphabet以外,几家公司的股票在盈利公布后引发了卖潮。
这种负面反应,体现了围绕美国大科技公司的悖论。在产品被更多使用的同时,大科技公司本身却越来越受到厌恶。受到两党选民的一致鼓动,监管者和立法者正在审查大科技公司的每项业务,并威胁采取有力举措以遏制其权力。Evercore ISI的分析师Mark Mhaney预计,监管审查给大科技公司股票带来的拖累已达股价的10%。
在疫情中蓬勃发展后,大公司们正在面对经济反弹带来的挑战,因为企业和消费者可能回归到原有的、非数字化的习惯。
大科技公司遇到了危险的时刻,但这不会持续。五家超级巨头仍保有全球最优的商业模式,而且其股票看起来也比较便宜。尽管监管阻力需要一些时间才能缓解,投资者们还是应该积极买入。
总体而言,五家科技巨头作为美国股市遥遥领先的大公司,帮助投资者投资于全球经济最重要的趋势:数字转型与云计算,以及未来沟通、娱乐、商务和工作。
仅仅是云,就能够为微软、亚马逊和Alphabet提供动能。
“云是我持有这三家公司股票的原因”,共同基金公司Allianz Global Investors的科技投资团队负责人Walter Price说。“全球企业都在把计算转到云上。这方面会有持续数十年的红利,它们可以长期卖很多东西给客户。”
Price在Allianz从事资金运作已经有近50年时间了。他认为IBM就是一个先例,该公司曾在计算机主机时代在科技支出中占统治地位。
有句老话是,你不会因为买IBM而被解雇。Price说,现在这句话适用于微软。IBM当时的秘诀是向更多客户售出更多软件和更多服务。每一家大科技公司现在都在遵循这种玩法。
当然,短期还是有挑战的。后疫情时代对于亚马逊影响最明显,电子商务的增长比以前有所放缓。苹果受疫情激发的硬件热潮也在消退。所有大科技公司的硬件业务都饱受零件短缺和运输费用高企之苦。苹果已宣布,iPhone的生产可能会受到零件短缺的影响。
另一种担忧是,大科技公司的统治地位使一些投资者认为估值见顶。从市值看,苹果(2.4万亿美元)、微软(2.2万亿)、Alphabet(1.8万亿)、亚马逊(1.6万亿)、Facebook(1万亿)合计占标普500指数的23.3%。
当然,怀疑者多年前就已经一直在等待大数法则生效。2019年末,大科技公司市值占标普500指数的18%。此后,各只股票至少都涨了70%。
大科技公司确实在吞食股市,但科技同样也在统治世界,而投资于五家超级巨头仍然是跟随该趋势的最佳方式。
然而,来自监管的威胁是真实的,但有迹象表明,风险已经体现在股价中。可见一斑的是,当一名联邦法官在六月驳回联邦贸易委员会的反垄断诉讼后,Facebook的股价报复性上涨了4%(上周四联邦贸易委员会又提交了修改版的诉讼)。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