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不可小觑的芯片“玩家”

说到一些尖端的芯片,如CPU、GPU等,你可能首先会想到美国的英特尔和英伟达等;要是存储芯片,你可能又会想到韩国的三星和SK海力士;提到代工厂,中国台湾的台积电可谓无人不晓;而对于半导体设备,大多数是美国和日本,以及荷兰的ASML;在化合物半导体领域,欧洲当仁不让。但是还有一些半导体重镇,他们可能不是以尖端产品而闻名,但是却处于半导体产业的关键节点。

新加坡:半导体工厂的根据地

新加坡贸工部部长Alvin Tan表示:“如今,新加坡约占全球晶圆制造产能的5%,占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份额的19%。”新加坡在过去一年中公布了数十亿美元的半导体相关投资,并设定了到 2030年将其制造业增长50%的目标。新加坡希望通过改进芯片设计、晶圆制造、组装和测试、研发和区域分布来进一步发展其半导体行业。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外国的直接投资将发挥重要作用。

说到投资,早在1969年,德州仪器就在新加坡建立了德州仪器的工厂。GlobalFoundries、英飞凌、美光、Siltronic等大厂也在很早之前就纷纷前来建厂。

GlobalFoundries与新加坡的渊源,要从1987年说起,当时Charted半导体在新加坡成立。Charted半导体公司的目的是帮助新加坡成为半导体和计算机部件的全球制造中心,此后有一段时间,也确实发展的不错。2000年,新加坡生产了价值840亿新元的计算机、电子和光学产品,包括半导体。这相当于当年制造业总产出的52.7%。

但经历了互联网泡沫之后,这个行业开始走下坡路。2009年,Charted半导体公司以18亿美元现金的价格卖给了Abu Dhabi的先进技术投资公司(Advanced Technology Investment Company),而先进技术投资公司是GlobalFoundries的母公司,所以这也是这家芯片制造商最初在新加坡建立业务的方式。

2021年6月GlobalFoundries宣布,将在新加坡投资超过40亿美元,以扩大其晶圆计划,以解决全球微芯片短缺问题。新产能预计将在 2023 年投入使用。

无独有偶,美光也是如此。自1998 年通过收购德州仪器 (TI) 的存储器业务进入市场以来,美光已在新加坡投资超过150亿美元。到 2019 年美光已在新加坡建立了第三家 NAND 晶圆厂。去年11月美光表示,它开始在其新加坡制造工厂大规模生产世界上第一个 176 层NAND芯片。此举突显出该地区作为芯片制造商投资目的地的重要性日益增加,美光的开发、生产和质量控制都集中在新加坡中心的一个地方,美光也将新加坡作为 NAND 攻势的发射台。

波士顿咨询集团的一份报告审查了不同市场先进内存制造基地的资本支出和 10 年运营成本,其中美国排在100名,日本99名,韩国81名,而新加坡为79名。这主要得益于新加坡的税收减免和减少资本支出负担的激励措施。

德国芯片制造商英飞凌在新加坡也已有 50 年的历史,新加坡的英飞凌始于 1970 年的西门子。在过去10年里,英飞凌投入了约7亿新元,将新加坡作为其开发智能工厂解决方案和汽车微控制器单元测试中心的主导基地。2020年12月,英飞凌宣布预计注资2700万新加坡元(2020万美元),这笔投资将用于新加坡基础设施建设、人工智能项目、员工培训以及与合作伙伴的合作,目标是到2023年启动 25 个新兴技术项目。

2021年7月,世创电子宣布将投资20亿欧元在新加坡建造第二座300毫米工厂,以支持紧张的半导体市场的强劲需求。世创电子(Siltronic AG)的新加坡子公司Siltronic Silicon Wafer Pte. Ltd于2007年与韩国三星集团根据联合开发协议成立。自2014年以来,公司的大部分股权由Siltronic AG所有。目前Siltronic AG在新加坡拥有先进的200 毫米和 300 毫米晶圆工厂。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