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条无人驾驶地铁已开通,但自动驾驶还是泡沫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就会引起各种各样的科技创新技术出来,这样也会引起人们的深思,该从哪方面进行进步才能带动社会的发展,后期我们可以了解一下有关无人驾驶地铁是怎样应用,往后还有什么无人驾驶技术。
在2017年底国内首条知识产权独立的无人驾驶地铁——燕房线在北京正式通车,此外无人驾驶公交更早出现在深圳,北京交委也发布了无人驾驶测试相关指导文件。这些迹象都预示着自动驾驶时代即将到来!
自动驾驶时代真的就要来了吗?
目前无人驾驶受到资本的青睐,但实际上它只是在重大技术演进过程中攀登预期扩张期的高峰。
期望越大,对自动驾驶的认知就越简单无知。
以沃尔沃为例:
2014年,沃尔沃提出了自驾车项目——Driveme。几年后,在技术上取得了一些突破和成就,沃尔沃开始为自己树立一面旗帜。2017年,沃尔沃汽车技术主管埃里克柯林(Erik Coelingh)表示:这项技术将被称为自动驾驶,因此司机不必亲自驾驶,一切都将由自动驾驶汽车完成。并承诺为瑞典哥德堡的家庭提供100辆自动驾驶越野车。
但是在2017年的最后几周,沃尔沃将100辆自动驾驶越野车的目标推迟了4年。不仅是沃尔沃,谷歌首席执行官谢尔盖布林也在2012年表示: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自动驾驶汽车将成为一种流行的选择。
但是你看五年刚刚过去,目前还不是这样。特斯拉增强型自动驾驶仪也被推迟了近六个月。
为何都被时间打脸?
因为大家都想的太好了。据沃尔沃自主驾驶项目负责人介绍,在自主汽车的研发过程中,一些我们认为难以回答的问题在测试过程中得到了快速、意外的解决。在一些我们认为容易控制的领域,我们发现了更多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福特汽车新任首席执行官吉姆哈克特最近面对媒体表示,媒体对自动驾驶汽车的浪漫想象有点过头了。这也是所谓的预期膨胀值峰值。
接下来可能会有幻灭的低谷,也是最艰难的时期。自动驾驶汽车仍是泡沫。
首先要明确一点,安全永远是第一考虑。与无人驾驶地铁相比,自驾汽车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
自动驾驶汽车不是把传感器和软件绑在一套轮子上那么简单。
自动驾驶汽车至少需要三种类型的传感器:激光雷达呈现三维物体;通过摄像头获取详细信息;雷达远程探测。从这些传感器中获取组合信息,提取需要的,丢弃无用的,了解人类和社会习惯。(比如给救护车让路)这充满了挑战。
这时候就会发现,最后的1%比99%还硬。虽然是小问题,但在实践中可能导致大灾难。
用户体验不强是由于自主车研发成本昂贵,第一种登陆方式是租赁服务,但是由于技术有限,用户体验并不好,还有很多其他问题,比如政策问题。
在日益拥挤的自动驾驶领域,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玩法。
一些大公司注重整合,会采取收购的方式;有的创业公司就是针对一个点;也有公司押注于特定群体分享自动驾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而传统的汽车供应商还在赚大钱。
目前还不知道这些策略能否奏效,至少目前的技术无法支撑大众的预期。
2018年自动驾驶领域依然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对资本市场持乐观态度,但在攀上预期扩张期的巅峰之后,能否抵挡住幻术断路器的打击?
可能那些年会有人忘记自动开车。虽然自主驾驶的关注度不会再那么高,但更适合研发。但是从底层爬上来的企业,将迎来发展的高峰,自主驾驶的前景还是大有可为的,只是这条路漫长而闭塞,所以即使无人驾驶地铁已经到了,2018年的自动驾驶依然是泡沫。那往后可以了解一下有关乔布斯生平的介绍。
在以上的介绍你可以清楚的了解到有关无人驾驶地铁是怎样出来第一条线路,后期国际上的无人驾驶正处于什么样水平。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