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感知:激光雷达与摄像头的路线之争
2021年,自动驾驶正处在发展拐点,激光雷达和摄像头的自动驾驶感知路线之争,似乎正在明晰。

造车无疑是时下最热风口,科技巨头争相入场,阿里联姻上汽,百度牵手吉利,苹果虎视眈眈,小米念念不忘,至于那些入局早的“新势力”,特斯拉势头正盛,蔚来、理想、小鹏风光正好。
汽车行业的这轮智能电动化变革中,造车新势力能否颠覆传统车企,成败关键,不在电动化,而在自动驾驶。
一方面,对于传统车企,电机和电池不会成为其大象转身的桎梏,但软件之殇,却无法回避;
另一方面,自动驾驶必将掀起技术和市场的革命,IHS Markit就预测,2030年,仅中国地区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收入规模就有望突破万亿。

在自动驾驶的发展之路上,L3级别是分水岭。
实现L3级自动驾驶,意味着车辆控制由驾驶员主导转向车辆自身主导,而在自动驾驶驶向L3级别以上的途中,感知路线之争愈演愈烈。
自动驾驶的感知路线之争:
自动驾驶系统分为三个层级:感知层、决策层和执行层。
感知层收集周围的环境信息并做出预处理;决策层类似于人类的大脑,会基于感知层获取的信息,做出任务规划、行为决策和动作规划;执行层负责精准地执行决策层规划好的动作。
这其中,环境感知,就是汽车怎样“看清”这个世界,是全面实现自动驾驶的关键一环。
目前,环境感知存在两个技术路线分歧,其一就是摄像头和激光雷达的分歧: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的融合方案 VS 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的融合方案。
2021年被认为是激光雷达的量产元年,伴随着技术成熟和成本下降,激光雷达前装量产成为可能,各大厂商也纷纷发布了自己的激光雷达量产车型。
蔚来发布的旗舰轿车ET7将搭载图达通的1550nm激光雷达;WEY品牌的旗舰车型摩卡将会搭载全固态激光雷达;小鹏汽车宣布在2021年推出的新车上使用定制版的车规级激光雷达;智己汽车为激光雷达预留接口;宝马、奔驰、沃尔沃等传统车企也均有激光雷达搭载计划。

「主要车企2021年激光雷达量产计划」
但与此同时,自动驾驶领域执牛耳者特斯拉却依然对激光雷达无动于衷,仍在坚持摄像头感知路线,马斯克更是视觉派的坚定拥护者,在2019年的redialAutonomy Day上曾表示“傻瓜才用激光雷达”。
驶向L3级以上的自动驾驶的路上,激光雷达与摄像头的感知路线之争,热闹非凡。
摄像头视觉感知方案的瓶颈:
2020年以来,无论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都基本认定了激光雷达感知方案,只有特斯拉还在坚持摄像头纯视觉方案。
摄像头方案最符合马斯克的理念:以第一性原理指导创新,既然人可以靠双眼观察周围环境开车,那么自动驾驶系统也可以用同样的逻辑靠摄像头做到。
目前,自动驾驶系统能识别的摄像头信息都是2D画面信息,或者说进行了标注的2.5D信息。投入巨量资源重写了算法的Autopilot配合Dojo超计算机,将会有识别4D视频信息的能力,但那是后话了,这里先按下不表。
想要识别出这些2D信息,必然依赖于算法逻辑,确切地讲就是人工智能中的图像识别,通过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对场景进行像素分割、物体分类、模型标定和目标跟踪,实现对障碍物的识别。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