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好一笔账 投资与投机的收益较量
对轰不符合战术,是极端情况下的偶然,或者完全是没有军事常识的臆测。
这种对轰也没有充分发挥两种武器的特长,它们的特点完全不一样,很大程度上是互补的。坦克速度快、防护好、精准的直瞄火力能够提供威力巨大的穿甲深度,非常适合攻坚和反坦克,但直射炮射程很短(一般不超过五公里),战术上主要是集中使用于战术突击、穿插、反坦克和定点攻坚等。重炮一般指榴弹炮或加榴炮,特点是曲线弹道,射程远、炮弹口径大、杀伤半径大,主要用爆破弹片和冲击波杀伤敌人,不适合摧毁点状移动目标(打不准)或者坚固目标(打不透),战术上主要用于火力覆盖、反集群装甲突击、消灭敌方有生力量等。两种弹道决定了命中率,命中率又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它们的战术使用。坦克首发90%以上的命中率决定了它击中目标基本上是因果关系,也就是打了就能中;重炮命中目标则是概率关系,这是要靠数量弥补的。这也是前面战术应用的部分原因所在。
所以坦克要集中使用、快速突击,停下来用区区几公里射程的直射坦克炮去和重炮对轰是不可接受的!坦克要做的,就是带着其它装甲部队拼命往前冲,等到了坦克射程内重炮早就打不着坦克、只有任人宰割的份了!
了解了这些特点再回答偶然情况下真的发生了这样的情况的一般进程。有一点前提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双方无论谁命中谁都是秒杀--重炮虽然未必能击穿坦克,但只要命中其撞击力和爆炸的冲击波足以杀伤坦克乘员。一开始远距离时,少量重炮对快速突破的坦克是很难命中的,只能靠数量进行火力覆盖,好在坦克也是集中使用,重炮在这种以多对多的情况下肯定有不少战果。如果坦克突进到自己的射程内(按坦克五六十公里的越野速度,突破射程三四十公里的重炮的封锁,还是很快的),重炮就完全没办法了,打又打不着坦克,自己这种庞大笨重的固定目标对坦克来说几乎是百分百的命中率。所以布阵时重炮前肯定有己方坦克或反装甲部队保护。
介于坦克炮高射炮这些直射炮和榴弹炮之间的是加农炮,舰炮是一种典型的加农炮,弹道较直,兼有两者的优点:射程远,同时舰炮对轰时可以使用穿甲弹去击穿敌舰装甲带。但其实它与榴弹炮加榴炮的曲射弹道不同,与坦克炮的直瞄射击也不一样。
根据上面的内容引申,在这里再纠正两个军事爱好者们流传甚广的错误观点。一个是网上有说德国坦克狂妄到开到海滩上和战列舰对轰,结果被战列舰轰成零件的典故。这完全就是没有军事常识的胡说八道,坦克的射程怎么可能够得着战列舰这种吃水很深的战舰?昂贵的战列舰又怎么可能冒着搁浅的风险跑到岸边去轰坦克(那是驱逐舰、最多巡洋舰要干的活)?坦克的穿甲弹怎么能击穿战列舰300mm以上的装甲带(资料显示即使是二战最牛的虎王,2000米距离上也最多只能击穿150mm的装甲,虎王自身的正面装甲厚也是150,炮塔厚180)?就算击穿了也不过是一个88mm的深孔,这样的孔要靠灌海水灌沉军舰怎么也得灌个十天半月的吧?
另一个不靠谱的传说是解放军渡江时的紫石英号事件,要知道的一个常识是解放军当时装备的105和75口径的日军榴弹炮(还没有穿甲弹)是不可能击沉紫石英的,也不能损毁其主炮塔装甲,但完全可以摧毁其上层建筑,运气好的话还能打坏水线下的舵机。而英军的伦敦号重巡洋舰我军是根本无可奈何的,重巡甚至连指挥塔都有装甲防护,105炮就算用穿甲弹也只是挠痒痒,事实也证明,英国最后让步是因为顾忌被击伤搁浅的紫石英号,至于伦敦号重巡,完全就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没打就已经处于不败之地了。
算好一笔账 投资与投机的收益较量

我们可以将股票市场的回报分为两个部分:投资收益与投机收益。投资收益来源于企业红利和盈利的增长,而投机投资则来自于市场中股票市盈率的变化。 例如,我们以每股10元的价格买入一只股票,每股盈利0.5元,一年分红0.15元。假定盈利与分红以每年7%的速度增长,而且最初的20倍市盈率保持不变。1年之后,每股盈利达到0.535元,所以理论上的股票交易价格为:0.535元*20=10.7元,另外,收到红利0.0105元,那就意味着 1年后的实际股价将达到10.7105元,年收益率为7.105%,这就是我们的投资收益。 但是,如果市盈率发生了变化,那我们的收益也会不同。如果盈利与红利以同样的速度增长,市盈率从20倍变到18倍,那我们的股票价值只有0.535 元*18=9.63元,加上0.0105元的红利,年收益率为-3.595%.我们7.105%的投资收益被-10.695%的投机收益率折损。反之,如果市盈率从20倍扩大到22倍,则年收益率可达到17.805%,因为投机收益扩大了我们的市场回报。 从国外来看,20世纪美国市场的平均年收益率为10.4%:投资收益贡献9.8%,而市盈率的变化只带来0.6%的回报。当然,不同的时间柜架中,情况会有所不同。例如,1980-2000年期间,17%的平均年收益率中,7%是来自市盈率的增加。而在70年代的美国熊市中,13.4%的平均年收益率中,投资收益为-7.5%.总体而言,在美国市场,投资较投机更能为投资者带来回报。 从A股市场来看,1991-2008年A股市场的年平均收益率达到17.28%:投资收益贡献只有5.47%,而投机收益贡献高达11.8%,在投资收益5.47%的贡献分解中,我们发现,企业盈利的增长贡献了4.41%,而企业分红的贡献只有1.06%.这表明A股市场的投资者普遍缺乏理性投资、长期投资的观念,热衷于追逐短期的高额回报,股市投机的气氛比较浓厚。 如此一来,A股市场在投资者的追涨杀跌下造出现大起大落也就不难理解了。在投机收益贡献了市场收益率绝大部分的情况下,市场情绪的变化可能把稳定的 7.105%年收益率减少至没有价值的-3.595%,也可能推高至可喜的17.805%,所以,我们要更多的去关注市场投资者情绪的变化。一般来说,投资者可以从市场整体市盈率、市场整体换手率、市场涨跌家数比、封闭式基金折价率、IPO规模与数量、新股上市日涨跌幅以及资金流动等指标来衡量市场投资者情绪的高低。我们认为,投资者情绪指标的高点与低点往往是市场出现阶段性拐点的一个标志。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