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后股改时代的选股思路

记得上次回答了一个“射击之星”的问题,今天这个问题真的又问到点子上了。因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形态,从一般意义上说,它预示着一轮上涨行情开始。但这种形态成立,有严格的条件。

一、芙蓉出水技术形态特征

出水芙蓉的特征,就是“一阳穿三线”,如下图


芙蓉出水,往往意味着多方强势非常明显,尤其是一根带量的阳线,一举突破有5、10、30日均价线所组成的中长期均价线系统时,更是多方强势的表现。本文上图一根阳线上穿了多根均线,力度更大。

但在实践中,如果只看一段走势,脱离大的趋势,往往会出现加的“一阳穿三线”的骗线情况。你看看上下两张图,多么相似,同样一根阳线上穿多根均线,同样放量,但一个上涨,一个下跌。


为什么?我们不能被假象迷惑,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判定,是不是真的“出水芙蓉”。

(一)量

上穿时,成交量要明显放大。

(二)价

要创出近段时间的股价新高,突破前期的压力位

(三)时

前期要经过长时间的调整,日线级别最好要有底背离,5日和20日均线要黏合最好向上形成金叉。

下图就不是,因为均线向下


(四)空

指要有充足的上行空间,这一条才是关键!也就是说,股价只有在底部区域时形成的“一阳穿三线”,才是真正的“出水芙蓉”。如果在顶部区域震荡形成的,那是假突破,如下图,就是在已经上涨顶端(已经上涨2倍以上了,上行空间基本封死,主力获利太丰厚了)出现的,后续进入下跌通道。


另外,这个阳线,要是大阳线,起码3%以上涨幅,通常需要5%以上涨幅。

二、具体操作

前提是在总资金分仓的情况下,比如100万总资金,分配给这只股票总资金为30万,那以下的百分比,都是指30万的百分比。

(一)立即买入20%的仓位

(二)看后面几天的股价重心走势

1、如果第二天再次上涨,再立即跟进20%的仓位。剩余60%的仓位耐心等待,不要追高等回调后再买入剩余60%。

2、如果下跌,观察,不能补仓。如果下跌没有低于前根突破阳线的一半(起码不能低于上根大阳线开盘价)就止跌,那买入20%。

3、买入后,如第二个20%后,股价开始上涨,超过前面大阳线收盘价,把剩余60%仓位全部买入。如果第二个20%买入后股价下跌,收盘低于上根大阳线开盘价,立即卖出20%止损,如果再下跌又回到前面调整区域,说明是假突破,再止损第一个20%。

只要不跌回突破大阳线开盘价,重新回到调整区间,说明新一轮上涨开始,就大胆在回调时买入。

特别提示:为了安全起见,要参考60和120日均线,只要这两根均线在上方压制,一般这波行情不会走多高,会有较大的振幅。因为还没有走出熊市,这个出水芙蓉只是区间性质!如果出水芙蓉在60日均线上,尤其在120日均线上当震荡形成的,将是一轮熊熊牛市的开启。如下图


图中紫色120日均线在下,已经开始向上了,此图中的“出水芙蓉”,才是货真价实的。

大家也可以看出,脱离大趋势(均线和价位已经涨跌幅度)来谈单根k线或k线组合,都是一叶障目,都是耍流氓!

如果认为本文还行,请转发收藏,如果需要交流,请留言或私聊。本人散户,不做股评也不是推荐股票的,更不收钱。

谢谢!

后股改时代的选股思路

股改以后,非流通股和流通股定价机制相同,它使两者的利益取向一致,企业经营重新回归股东财富创造的商业目标。在这种背景下,企业长期发展成了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共同的追求,选股策略有了坚实的市场基础。而随着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壮大,股票的价格确定更多依赖于企业价值,市场虽然仍处于波动中,但这种波动基本围绕在企业价值附近上下展开,选时策略的空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

后股改时代将有以下三大投资主题:

一是价值投资,在市场调整过程中,价值型股票有望优于成长型股票。选股重点可放在股改后基本面存在较大改善空间或赢利反转的企业,稳定增长估值合理的企业,以及处于产业整合中具有估值优势企业;

二是并购重组。具有实质性题材的并购重组仍将是未来一大热点。未来对全流通公司控制权的争夺将可能成为普遍现象;同时,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将会以现有上市公司为平台实现整体上市;

三是新股淘金。新股上市给市场带来了新的投资机会,特别是企业质地和行业前景良好的股票将有望成为市场资金追逐的热点。

股改从微观层面上改变了整个市场的基础,使市场出现了革命性变化,对整个社会是一种股份制文化的启蒙教育,极大唤醒了股东意识,促进了市场各个方面的基础建设工作。理论上,股改使股东利益一致,股改又使股权激励成为现实,从而又使股东与经理层利益一致。但应该注意,股改只是改造上市公司的第一步,也只相当于所有上市公司的进行了第二次IPO,是否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上市公司基本面就出现了真正的变化还有待观察。应该看到,公司治理总体应该向好的方向发展,而且公司治理的好坏将在股价上得到反映。在公司治理上,大股东的作用无可替代,影响巨大,因此,选公司在某种程度上是选大股东。

1选择公司治理溢价的公司

在股改前,由于股东利益不一致,尚谈不上公司治理,要说治理也只是大股东对经理层的治理,根本谈不上股东之间的治理。但在股改后,由于全流通,股东的根本利益趋于一致,因此股东与股东之间将形成竞争合作关系,不管是内部股东之间还是外部股东之间或内、外股东之间都由于战略利益的一致必然会达成公司治理的理性一致,而治理的目标就是市值最大化。因此,从理论上讲,股权越分散,治理公司难度加大,由于股东都想搭便车,公司将更多依赖内部人控制,这样的公司应该给予治理折价(如兴业房产),除非这个公司属于金融类企业或具有很高并购价值的企业;对于一股独大的公司,大股东股权占比越大,越应该治理溢价,因为二级市场的财富大股东占的份额最多;对于具有两个以上竞争性大股东的公司,股权竞争越激烈,治理越应该溢价,因为治理的约束力越强。这些结论与美国公司为代表的对治理溢价的实证分析有所不同,因为美国实行的是社会股份制,而我国是法人集中控股股份制。根据这些分析,我们应该选择控股比例高的大型国企,比例越高越有价值(如中石化、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

2选择出身好的上市公司

大股东在全流通前是掏空上市公司,全流通后其行为将变得复杂,一般倾向于“做好”上市公司。随着一级市场高度市场化,“壳”资源将不再稀缺,股改后,去帮助其他公司重组的“活雷锋”式的机构越来越少,“自家的孩子自己抱”将成为常态。从这个意义上讲,出身决定命运,好的出身的上市公司将更容易出人头地,将一改“越穷越炒、越老少边穷越炒”的庄股历史,市场将更多关注上市公司本身及大股东的综合实力与潜力。通过发行市场的高度灵活性,大股东可以通过注资、整体上市、资产置换等各种方式改善公司资质,通过二级市场的增持、回购、股权激励、战略投资者联盟等各种手段维护股价,从这个意义上讲,大股东的资源就是上市公司拥有的潜在资源,因此上市公司本身好肯定是好(如民生银行),本身不好只要大股东好也不错,由此拥有出身好的上市公司是不可小视的。

3选择“久爸爸”

对上市公司的估值基于永续现金流和连续性假定,当一个公司不能永续和连续性中断时估值将无法进行,因此坚持基本面投资就一定要选择“久爸爸”,当然上市公司本身的资质能吸引更强大的“新爸爸”入驻除外。未来3年乃至今后真正全流通时期,永远都存在大股东股权变化的问题。大股东对股权的处置从数量上讲无非是四种做法:增持、不变、减持、全部卖出,当然具体在操作上可能会根据市场情况采用组合做法。大股东的行为一方面将影响二级市场的供求关系,更重要的是将影响上市公司本身的经营管理,影响上市公司的价值。大股东对股权的处置从时间上讲有四种做法:战术持有战略退出、伺机退出、战略进入、永不退出。大股东控股意愿越强,该上市公司越值得投资。通俗讲,大股东永久性的、大规模战略性增持的公司最有价值,如美的电器、宝钢股份的大股东的增持,而大股东不断减持的公司不值得投资。也就是说,在未来的市场中,紧跟大股东这个上市公司最大的内幕机构投资者的步伐是最有效的投资方法。

可以预料,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由于原始的股权获利盘太过丰厚(据测算,大股东平均获利程度在几倍到十几倍不等),大股东减持的将远远超过增持的,因此应远离大股东减持的公司,持有大股东增持的公司。

选股点金

股改是全流通的开始,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的开始,是市场并购的开始。我国产业整合通过资本市场尚处在探索阶段,未来空间极其巨大,因此大股东的综合实力和战略并购能力非常重要,如宝钢集团公司、中国石化集团、中国三峡总公司等就是非常不错的大股东。当然,作为被并购方在低估时是有机会的,我国在未来几年将是市场并购的多发期,从这个意义上讲,许多产业分散的、有一定并购价值的中小上市公司也会具有不错的表现机会。

并购将实现一个公司的并购价值,而并购价值又是公司估值的上限,因此并购将将大大提高市场效率,提高市场的估值预期,降低市场风险报酬水平,增加投资退出的机会。大公司通过并购可以快速做大做强,完成行业的垄断,成长速度加快,提升长期业绩,从而使估值水平降低。因此,选择具有“野心的爸爸”的上市公司很重要。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