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保本高于一切

一般人最好不要专职炒股。

我认为最好的炒股方式就是业余炒股+专业精神。

意思就是虽然是工作之外的时间在炒股,但是要有做工作一样的专业态度去投入精力去炒股。说到这里,马上就有网友会说工作之外就没有太多的精力炒股了。

以我多20多年的炒股体经验告诉大家,对大多数人来说全职在家炒股并不一定比业余炒股赚的更多!

比如你做长线炒股,上班与全职在家炒根本就没有什么区别!做长线,一年都不一定交易一次,为什么要辞职呢?

即使你做中线,也没有必要全职在家炒股。因为你一二个月交易一次,说明你大多时间都是在看行情嘛。现在发达的网络时代,手机交易软件上就可以随时看行情与买卖。

根本没必要辞职。一个稳定的工作收入是炒股与家庭最有力的经济后盾。

有的网友会说专职炒股做短线可赚的更多…………。

据我几十年所见,没有见到一个做短线发大财的。相反做长线的获利几十几百倍的倒是真大有人在。

做短线炒股是个极高难的赚钱之路,绝大多数人最后都是亏损的。最好不要走这条路。

以君40岁的年纪必然是有家庭的人,为了家庭考虑也是最好不要走风险最大的短线之路。

所以业余炒股加上中长线交易才是最适合绝大多数人的炒股之路。

有的人会说上班工作就会没有多少时间研究炒股,炒股需要研究股票行情和企业的,是需要付出大量时间的……只有全职炒股才能好好研究股票。

其实以我的体会,每天业余研究炒股2个小时与全职在家研究8个小时所获得的进步差别是不大的。罗马不是一天盖城的,经验与体会不是短期大量的突击研究能得出来的,都需要大量的岁月慢慢积累。坚持业余时间学习研究炒股几年后一样可以有很大的投资修为。

聊到这里,有人会说——兄弟你说的有道理。可是我已经把老板揍了!我TM早就厌倦了受人指手划脚,我只能专职炒股了!

唉,好吧,那就专职炒股吧!

看过《以交易为生》那本书吗?最好是看看。

你第一要做的是管理好你的资金配置。

1 你那200万资金不能全部用来炒股,得有一部分流动资金用来应付日常生活开支和意外紧急情况。

2 你的全部可用交易资金不能全部用来炒短线,必须短线、中线、长线股票都要配置。这样可以分散风险,因为以此为生最重要的是稳定收益。短线炒股的收益是最不稳定的。

第二你不能每天只是炒股,你需要一部分时间做其它的事。而且是必须要每天做些其它的事。

包括体育锻炼、下棋、唱歌、网聊、打游戏等。必须每天要投入其它的活动来平衡你的炒股时间。如果你天天只炒股,别的什么也不做。你就很容易精神崩溃或得抑郁症。

这样一旦你炒股紧张或亏损时,就会有别的爱好活动来对冲你的负面情绪,缓解你的精神心理压力。

第三 专职炒股一年体验看看

如果感觉自己能依靠此养家就继续坚持,如果发现自己真不是炒股那块料,就马上撤吧。再找个工作或回去给老板下跪都行。

保本高于一切

当中国股市出现周期性逆转时,更多的人会记住奥马哈圣贤华伦•巴菲特的名言:“投资原则1.永远不要让你的钱财折损。原则2.永远不要忘记原则1。”  我服务的英国公司专门为富人提供服务。几年工作下来,我发现国外的富人与超级富人在做投资决策时往往非常谨慎。尽管许多人拥有惊人的财富——他们平均拥有超过数千万美元的个人资产,但在理财的时候却是相当保守。几乎无一例外,这些富人都要求“绝对回报”。  何谓“绝对回报”?简单地说,就是投入的资金首先要保本,在保本的前提下再谈投资回报。一项投资,如果未来收益很高,则它对应的风险也往往很高,有时甚至可能让人“血本无归”。这样的投资,据我的观察,几乎没有什么富人愿意尝试,尽管他们实际上具备比普通投资者更高的抗风险能力。  有意思的是,愿意冒险的中国个人投资者却相当不少。去年以来,我有几次出差回到国内,我在餐桌上听说了不少通过股市一夜而成为百万富翁的故事。这些绘声绘色的描述,让我感觉到在当前中国疯长的牛市中,风险管理似乎已经显得无关紧要。一夜暴富的故事不断地在刺激人们的贪欲,使人们完全抛开了对股市风险的恐惧。作为一名投资顾问,我忍不住提起了发生在西方股市上的.com崩溃,那场崩溃使很多投资者损失惨重。但是对于许多中国投资者——或更确切地说投机者——而言,并不那么遥远的.com崩溃的案例更像是西方股市上一个虚构的传说,不大可能发生在中国这个新兴的、生机蓬勃的市场上。诚然,中国股市可能还会有很大的上涨空间,但在达到某点时,股市涨幅将放缓,进行调整,并进而形成股市周期的拐点。错过恰当时间入市和退出的投资者将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正因为如此,我认为,对于希望享受积极且稳定的长期投资回报、同时又不愿意承担额外风险的投资者来说,在投资中借鉴那些富人的做法,坚持“绝对回报”理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最近十年来,我一直在金融行业工作。我注意到一点,目前的资产管理理念已经与以前不同。传统的资产管理只要求基金经理超越预定指数。例如,在2000年后的头几年,美国股市低迷,一直处于熊市,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约40%。那些超越指数的传统基金经理——尽管他们管理的基金业绩可能下跌了20%,仍然被视为英雄。不过,基金下跌20%的负面影响虽然不及指数下跌,但仍然给投资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既然投资者损失惨重,那么为什么他们还要关心基金经理的业绩是否超越了指数呢?正因为如此,现在的风向发生了改变,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在投资授权书中规定了最低回报,基金经理必须确保基金在一定时期内不会出现负回报。  问题也许转换为个人投资者该如何选择好的基金经理。在我看来,在选择基金或基金经理时,我们一定要确定他们的投资项目不仅在牛市有良好的业绩增长,在熊市也有保值的能力。也就是说,一个谨慎的投资者,应该考察基金经理业绩的历史记录。优秀的基金经理都会透过宏观视角对全球投资环境进行研究,在各投资期寻求能够提供最佳回报的投资机会。遵循明智的投资指导方针,他们的投资不受资产类别、行业、部门或地域的影响。例如,如果一个市场出现经济低迷,他们会将资产重新分配至其他可能出现经济繁荣的市场。他们亦从多样化资源中寻求投资回报,降低整体投资组合风险。  我知道在中国市场上,有许多个人投资者喜欢自己亲自操作股票,他们也许并不会选择由基金经理来帮助他们管理个人财富。我给他们的建议仍然是,你必须牢记“绝对回报”,也就是你必须在“保本”的前提下展开你的投资行为。冒险也许能给你带来激动人心的成功,但也可能使你跌入再也爬不出来的深渊。当中国股市出现周期性逆转时,更多的人会记住奥马哈圣贤华伦•巴菲特的名言:“投资原则1.永远不要让你的钱财折损。原则2.永远不要忘记原则1。”为什么我们要等到赔了钱才会接受绝对回报的理念呢?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