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与原油供需平衡

浅谈碳中和与原油供需平衡摘要: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尽管源自原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有所收紧,但是仍占全球能源板块总排放量的33%。在全球碳中和大背景下,原油俨然成为众矢之的,然而原油会迅速退出历史地舞台吗?本文从碳中和视角对原油的供需平衡做出了推演。需求方面:全球油品总需求会减少12%至8800万桶。交通出行和石油化工各占石油消费的60%和10%,全球油品需求主要受这两环节制约。一方面,由于新能源汽车的冲击和燃油车燃油效率的改善,2050年全球交通出行用油在中性情况下预计会缩减近29%至3383万桶。另一方面,受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的消费升级和美国人口增多所致的消费规模扩大,预计2050年石油化工端的油品需求将会增加57%至1584万桶。供给方面:全球原油供给压缩性不大,预计将会维持当前水平。目前,美国石油企业大力投资CCUS项目,预计将会以相关技术弥补原油有关碳排放,而俄罗斯与欧佩克的经济与油价的趋同性愈发明显,稳产、甚至增产才是其稳定经济、促进民生发展的首要目的。综合来看,需求侧的变革将会主导未来石油的供需平衡状况。在碳中和视角下的不同情景中,石油供需平衡将明显分化。在碳中和稳步推进的中性情境下,供给与需求相比略有盈余,油价预计震荡承压。若乐观情况下碳中和推进快速,估计石油供给将会有100-200万桶/天的盈余;而若出现碳中和推进不及预期的悲观情景,全球石油市场在2030年将出现200-400万桶/天的供需缺口,呈现供不应求的状态。风险点:1)新能源汽车推广不顺;2)燃油车燃油效率改善不及预期;3)碳中和政策加码;碳中和大潮流中,在新能源汽车的冲击下,预计全球原油需求将逐渐步入下行通道。叠加供给端的相对低弹性,未来较长时间内,原油供给与需求相比将略有盈余。报告要点 原油为何将是碳中和的重点关注对象二氧化碳与全球平均温度息息相关,而原油作为碳排大户急需做出改变。研究表明,自1900年以来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增长了近40%,全球平均温度也同步上升了约0.8摄氏度,而与工业革命前相比更是上升了1摄氏度。从能源角度看待碳排放问题,除去几次全球或较大区域范围内的危机,源自能源的碳排放量一直呈现上升态势,而近些年石油制品的使用更是产生了多达33%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因此,作为碳排放大户的石油行业急需变革以应对碳中和大潮流 5.1原油期货专题分析:碳中和与原油供需平衡细分排放源头,欧美能源板块碳排放均已达峰,能源板块碳排放呈煤炭、燃气、石油三足鼎立架势,控制石油有关碳排放将是关键。我国能源板块尚未碳达峰,能源板块碳排放以煤炭为主,极不均衡,基于我国能源结构,我国能源板块碳排放控制应以压缩煤炭总量为主,相对而言原油有关碳减排压力不大。 综合来看,石油行业是达成全球碳中和目标的关键行业之一,石油行业势必会在供需双侧同时承压。以下,我们首先从交通出行和工业生产两方面探讨中长期的原油需求;随后对主要产油国的减产意愿做出分析;最终,分析中长期里原油的供需平衡状况。细分来看,美国、OPEC、俄罗斯三方态度决定原油供给。同样以2019年数据为例,美国、俄罗斯、欧佩克总共贡献了全球原油产量的66%,这三国对待碳中和的态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原油的供给水美国:国际石油公司压缩产能意愿不足,碳捕集或是其发力重点作为碳中和的主要倡导者,美国政府有较强的意愿从源头上控制碳排放量,然而主要原油生产商并未给出明确计划。我们认为,在当前政策环境下,美国石油公司缺乏大规模减产的动机,原因如下:其一,美国石油生产活动主要由国际石油公司负责,而这些石油巨头生产端的首要指导思想是增加股东收益而非环保因素。这一点与我国上下齐心,能够按照政府制定的宏观政策执行不同,因此美国碳中和政策或无法贯彻落实。其二,美国页岩油生产商更关心能否“活下来”。一方面美国各地政策收紧,压裂受限;另一方面,主要页岩油生产商面临债务危机。因此,在碳中和进程前期,政策尚未完全收紧以前,我们预计页岩油厂商会加快生产。其三,美国石油巨头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优势明显。基于美国在二氧化碳驱油技术领域的多年实践,石油公司对于二氧化碳在地层中的封存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因而石油巨头们在碳捕集和封存技术上优势明显。以美孚石油为例,其拥有全球20%的捕集容量,累计二氧化碳捕集量达到了1.2亿吨,占全球累计碳捕集量的40%。此外,美孚石油同样承诺将在未来5年投资30亿美元用以在全球发展至少20个碳捕集封存项目。所以,中短期内美国石油生产商的发力点在于以捕集封存手段抵消原油生产消耗端的碳排放,而非压缩产量。16%13%37%34%美国俄罗斯欧佩克其他 OPEC与俄罗斯:能源依赖型经济现状倒逼OPEC+国家维持产量OPEC+国家GDP与油价息息相关,缩减原油供给意愿较低。OPEC组织成员国和俄罗斯的经济均高度依赖于原油出口。以沙特和俄罗斯为例,其GDP同比几乎与原油价格同比走势一致。在这一客观现实下,碳中和不会是俄罗斯或OPEC成员国家关注的第一要务,稳产、甚至增产才是其稳定经济、促进民生发展的首要目的。因此,即使在碳中和背景下俄罗斯及OPEC国家仍有较强意愿维持高产量。图表27:俄罗斯:GDP与油价走势息息相关图表28:沙特:GDP与油价走势息息相关资料来源:同花顺中信期货研究部资料来源:同花顺中信期货研究部另一方面,长期来看全球原油供给受已探明储量制约,当前已探明原油储量不足以维持美、俄现有产量水平至2050年。截至2019年末,美国、俄罗斯、欧佩克已探明原油储量分别为470亿桶、800亿桶、1.22万亿桶;以2016年以来的平均产量估算,当前已探明原油储量可供美国、俄罗斯、欧佩克分别开采12.2、21.0、126.9年。因此,碳中和愿景并不是唯一钳制原油未来产量的因素,OPEC以外的主要原油供给国已探明储量不足以维持目前开采水平至2050年。综上,在全球碳预算以及已探明储量的双重限制下,美国、俄罗斯原油供给承压,原油供给结构或将做出调整。我们预测,美俄两国原油产量将会前高后低。在未有新增探明储量的假设下,美俄或会竭泽而渔,在碳中和前期、新能源技术不成熟的阶段维持高产。另一方面,由于OPEC成员国充沛的原油储量和高度依赖原油的经济,OPEC不会压缩原油供给。在美俄已探明储量未有显著增加的假设前提下,OPEC会增产以弥补供需缺口,油价将重回OPEC主导的时代。需求侧的变革将决定石油的供需平衡状况根据以上分析,原油供给同时受到了碳中和以及已探明储量的制约,然而,鉴于已探明储量是一个动态指标,且变化无迹可寻。因此在以下推演中,我们假定石油供给维持当前水平,同时全球剩余地区石油需求同比例变动。基于以上基本面的分析,我们在碳减排视角下以乐观、中性、悲观三种假定情境对2020-2030年原油供需平衡状态以及相应的油价走势做出了展望。在不同情境下,全球石油供需平衡出现分化,截至2030年,在碳中和视角下的悲观、中性、乐观的三种情境中,油品供需差值分别为-166万桶/天,23万桶/天,295.6万桶/天。在中性情况下,供给与需求相比略有盈余,油价预计震荡承压

郑重声明:此信息由网站程序爬虫抓取或网友投稿而来,不保证信息的时间准确性和内容正确性,政策性的信息以官方公布为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会在48小时内进行人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