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交易:让我欢喜让我忧

近年来,量化投资于高频交易的风潮在国内证券与期货市场风行日盛。日前在上海举办的一次量化投资于高频交易论坛上,来自多个国家交易所与投资机构的代表,对高频交易与量化交易的未来发展发表了看法,数百名来自国内公募与私募机构的交易者参加了论坛。

高频交易将在亚洲快速发展

“高频交易商们在2008年总共赚取了大约210亿美元的净利润。而在2009年,这个数字又暴涨了将近一半。”来自国际知名金融咨询机构Celent的分析师张华提供的这些数据,简单而直接的揭示了国内投资者关注高频交易的原因。

据统计,大约42%的美国股票交易都跟高频交易有关,主要的投资者包括对冲基金、自营商和电子市场做市商。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末高频交易者的交易量出现了下滑,但2010年末,这一数字可能再次上升到了54%左右。

高频交易为美国股市提供了更多的流动性,收窄了报价价差,降低了交易成本,还促进了更快的报价更新和数据传递。对交易所而言,也增加了交易量,并为交易所增加了新的交易费用。

不过,由于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法规和交易系统,张华认为亚洲地区的高频交易相较欧美国家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例如,确认交易、执行交易、获得市场数据的速度对于高频交易来说至关重要,但是大多数亚洲的证券交易所电子交易速度都没有突破毫秒的界限。”张华表示,这就决定了亚洲的交易者必须从不同的策略角度解决速度上的问题。不过,他也同时指出,Arrowhead和Reach系统将会促进高频交易在亚洲的发展,高频交易很可能在未来几年在亚洲推广开来。比如在日本,随着Arrowhead系统的上线,做日本股票高频交易的公司数量将会大幅度增长,类似情况新加坡也正在发展之中。

交易公平问题成最大隐患

不过,对于发展中国家,是否需要引进,甚至推动高频交易,监管层需要考虑到更多的问题。针对这些,孟买交易所执行总裁Ashishkumar Chauha在演讲中指出,高频交易在给市场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隐患。

“高频交易在增加交易流动性的同时,也增加了市场的波动。” Ashishkumar Chauha认为,由于高频交易采用计算机来控制,相同的算法可能造成市场的共振,从而会增加市场价格的波动幅度。

此外,监管者还担心交易公平的问题。Ashishkumar Chauha认为,高频交易者与普通交易者在资金和交易手段上优势非常大,如果不对高频交易进行控制,而是放任其利用速度与信息优势进行交易,可能会造成对其他类型交易者的不公平。“高频交易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将是一个全球监管者必须面对的共同难题,即在增加市场效率和保持市场公平之间做出平衡。”

许多人认为,2010年5月6日美国道琼斯指数出现“闪电崩盘”的肇事者就是高频交易,是高频交易致使极端市场环境下的机械式止损触发了电脑交易的自动型雪崩式杀跌,进而造成了这种以瞬间崩盘为表象的“技术性错误”。

如何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是所有市场管理者都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不过,Ashishkumar Chauha也认为,即使高科技的交易方式真的是洪水猛兽,我们所要做的也不应该仅仅是阻止他们的到来,而是尽快学会游泳和对付猛兽的方法,推动全市场交易者适应新市场变化的能力。

郑重声明:此信息由网站程序爬虫抓取或网友投稿而来,不保证信息的时间准确性和内容正确性,政策性的信息以官方公布为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会在48小时内进行人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