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现率上升导致的理想贬值

有一个经典的经济学词汇叫做贴现率。从本质上说,贴现率代表着你心目中未来和现在的折算关系。比如你现在可以得到100块巧克力,你忍住不要,宁愿1年后再要,那么1年后它至少是某个大于100的数字你才会平衡一些,否则你没理由不要今天的100块。再比如有人承诺20年后给你1万元现金供你小小地奢侈一把,那么你是否有得到1万元的喜悦?当然不是,你心理上实际得到的是1万除以某个数值。

总之,时间是有价值的,它所形成的就是贴现率。一方面,贴现率体现的是对你放弃现期享受的补偿;另一方面,它也体现了对你放弃确定性的补偿。世界永远是充满变数的,正如量子物理各位大师们所描述:所谓未来,无非是由上帝掷骰子来决定的。所以先哲苏格拉底先生说得很对,“一鸟在手,胜过千鸟在林”。他是史上第一个对贴现率高度敏感的人。

之所以这么绕来绕去地绕清楚一个概念,是因为这一概念中蕴含着解释现实世界的逻辑。我们都是爱好投资的人,看看资本市场吧。为什么好的企业会有溢价?为什么好的年份会有估值溢价?这都是贴现率在影响着你的判断。

然而对于一个社会来说,这一逻辑会有更为犀利的吸引力和杀伤力。

当一个社会的贴现率突然变高的时候,最清晰的即期资产最受欢迎,比如房子。人们宁愿拥有昂贵的现期实物资产,也不愿去拥有更昂贵的不清晰的未来。黄金、白银、生姜、大蒜,凡此种种,无非如此。

而在同样的高贴现率之下,最远期、最不清晰的一部分,比如理想,它的现值就变低了,就更不值钱了。没有直觉的朋友可以做一个算术。比如把20年后的理想用1万元理想币代表,在贴现率为5%的时候,这理想的目前价值就是3773元;假如贴现率变为15%,这理想的价值就是610元。假如贴现率变为30%,所谓理想,只值区区52元了。

高贴现率也在削弱其它远期词汇,比如传统的人情交往。人情是很美好的,具有很高的即期价值。但贴现率高了,高贴现下的人情就不值钱了,或者说每一定量的人情更昂贵了。再比如教育。教育其实是一种很好的投资品,但在作为除数的高贴现率之下,它的价值也会降低,更多的孩子就会选择打工而不是读书,会选择毕业即就业而不是继续深造了。是的,在高贴现率之下,一切踏踏实实的行为都会重新面临成本收益的拷问,社会也会变得浮躁不安。

那么,如何降低一个社会的贴现率呢?答案只有一个:预期、预期,还是预期。只有当预期t期物价稳定的时候,t+1期物价才不会继续攀升;只有当预期房价不会只涨不跌的时候,房价才能安稳;只有当预期读书可以带来更好的工作、更高的收入的时候,孩子们才会发奋;只有当预期勤恳、务实、敬业、努力可以提升幸福指数的时候,这个社会投机的人才会越来越少。

郑重声明:此信息由网站程序爬虫抓取或网友投稿而来,不保证信息的时间准确性和内容正确性,政策性的信息以官方公布为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会在48小时内进行人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