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巨鳄”索罗斯之东南亚风暴

东南亚风暴

生命总是迸发于混乱的边缘,所以,在混乱的状况中生存是我最擅长的。

——乔治·索岁斯

5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香港、泰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地区或国家的经济出现了奇迹般的高速增长,而当时的西方国家仍处于经济衰退的尴尬局面。众多发展中国家甚至一些发达国家开始研究和模仿东南亚经济的发展模式。或许是东南亚国家刚刚从落后的困境中走出,难免会为取得的成绩所沾沾自喜。它们为了加快经济增长的步伐,纷纷放宽金融管制,推行金融自由化,以期成为新的世界经济中心。虽然东南亚国家的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但均被经济繁荣的表象所掩盖。事实上,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增长不是基于单位投入产出的增长,而更多的是依靠粗放型的外延投入的增加。基础没有打扎实就想盖高楼是很危险的。东南亚地区忽视自身经济的缺陷而盲目进行金融改革,无异于白掘坟墓。1996年,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nternationalMonetaryFund,IMF)的著名经济学家莫里斯·戈尔茨坦(Morrisgoldstein)对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表示了担忧,但并未引起相关国家的重视。他说:“在东南亚诸国,各国货币正经受着四面八方的冲击,有可能爆发金融危机。尤其是泰国,危险的因素更多,更易受到国际游资的冲击,发生金融动荡。”不幸被戈尔茨坦料中,以索罗斯为代表的国际游资早已经对东南亚虎视眈眈,希望再来一次英格兰式的胜利。

1993年,索罗斯经过反复研究,认为马来西亚林吉特被严重低估,是时候开始进攻了。于是,林吉特成了整个东南亚经济的突破口。在索罗斯的带领下,大量的投机基金和集团迅速聚集起来,对林吉特展开了围剿。马来西亚政府下定决心要维持林吉特的币值,并加强了对本国货币资本市场的监控。对此无可奈何的索罗斯他们只得暂且鸣金收兵,等待下一次更好的机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南亚经济过热的迹象越来越明显。控制通货膨胀已是各国央行的首要目标,但通过不断提高利率的方法所起到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秦国在东南亚各国中金融开放的程度最大,问题也最严重。大量国际热钱流入泰国,对泰国的房地产等行业形成了巨大的冲击。银行业也由于大面积坏账、呆账的出现而陷入困境。1997年3月,泰国中央银行宣布国内的九家财务公司以及一家贷款公司存在资产质量不高和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敏感的索罗斯从这一消息里看到了“战机”。紧接着,他和其他投资者开始大量抛售泰铢。泰国外汇市场顿时变得风雨飘渺、动荡不安。5月份,泰铢-路下跌到26.70泰铢/美元。泰国政府是不可能坐以待毙的,系列强有力的措施迅速出台,其屮包括提高隔夜拆借利率、公开市场购入泰铢等。索罗斯对泰国政府的反击毫不退缩,他对最后获取胜利充满了信心6月下旬,索罗斯发动了更加猛烈的进攻,而泰国政府的反击却显得苍白无力。泰铢在巨大抛压下狂跌不止。7月2日,像当初的英格兰一样,泰国政府放弃了实行13年之久的货币联系汇率制(1,改用浮动汇率制。在此之后,泰铢的跌势史是惨不忍睹。7月24日,泰铢已跌至32.63泰铢/美元的历史最低水平。泰国经济损失惨重,相反,国际投机家却是赚得盆满钵满。初战告捷的索罗斯并不满足于此,很快他就将日光投向了东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印尼盾、菲律宾比索、细甸元、马来西亚林吉特都未能幸免于难,使东南亚各国的经济迅速衰退,到处都是企业倒闭、物价上涨、人失业的惨淡景象。这场扫荡东南亚的索罗斯飓风一举刮去了百亿美元之巨的财富,使这些国家几十年的经济增长化为灰烬。正像蝴蝶效应所描述的:“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次的东南亚危机也迅速波及到了拉美和东欧及其他国家。许多国家已经到了谈“索”色变的地步,对国内金融市场的监控力度也达到了顶峰。索罗斯再想有什么行动开始变得不再那么容易了。

扫荡完东南亚,索罗斯那只看不见的手又悄悄地伸向“亚洲四小龙”之的中国香港。但中国香港以及中国政府的强有力反击使索罗斯无功而返。虽然不能确认索罗斯在中国香港攻防战中到底损失有多少,但有一点可以背定,那就是索罗斯失败了。当然,索罗斯也不是没有任何收获。至少这次失利给了索罗斯一个教训,不要过分高估自己左右市场的力量,否则市场会出其不意地给你一个下马威。当然,即使是中国香港的失利也丝毫不能掩盖索罗斯在东南亚危机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他无愧于是世界上的头号投机家。

郑重声明:此信息由网站程序爬虫抓取或网友投稿而来,不保证信息的时间准确性和内容正确性,政策性的信息以官方公布为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会在48小时内进行人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