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银行倒闭案”案例分析

“巴林银行倒闭案”案例分析

“巴林银行倒闭案”案例分析

一个人在金融交易市场上的判断失误就导致棋个银行的倒闭,这匪夷所思的惨重教训,充分体现了金融衍生产品的“高杠杆率”特性,不仅能成倍放大投资回报率,同时也在成倍放大投资风险。当然,裕个事件还与巴林银行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机制有非常大的关联。

巴林银行集团成立于1762年,是英国伦敦城内历史鼓久、名声显赫的商人银行集团,素以发展稳健、信誉良好而驰名,其客户也多为显贵阶层,包括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巴林银行倒闭是由于其子公司—巴林期货新加坡公司持有大量未经对冲保值的期货和期权头寸而导致巨额亏损。巴林期货新加坡公司1995年交易的期货合约是日经225指数期货、日本政府债券期货和欧洲日元期货,而所有的亏损都是由前两种合约引起的。

自1994年下半年起,巴林期货新加坡公司前台首席交易员(而且是后台结算主管)里森认为日经指数将上涨,逐渐买入日经225指数期货,不料1995年1月17日关西大地震后,日本股市反复下跌,里森的投资损失惨重。里森当时认为股票市场对神户地震反映过激,股价将会回升,为弥补亏损,里森一再加大投资,在1月16日-26日再次大规模建多仓,以期翻本。其策略是继续买入日经225指数期货,其日经225指数期货头寸从1995年1月1日的1 080张9503合约多头增加到2月26日的61039张多头(其中9503合约多头55 399张,9506合约5 640张),据估计,其9503合约多头平均买入价为18 130点,经过2月23日,日经指数急剧下挫,9503合约收盘价跌至17 473点以下,导致无法弥补损失,累计亏损达到了480亿日元。

里森认为日本股票市场股价将会回升,而日本政府债券价格将会下跌,因此在1995年1月-6日到24日大规模建日经225指数期货多仓的同时,又卖出大量日本政府债券期货。里森在“88888"账户中未套期保值合约数从1月16日2050手多头合约转为1月24日的26 079手空头合约,但1月17日关西大地震后,在日经225指数出现大跌的同时,日本政府债券价格出现了普遍上升,使里森的日本政府债券的空头期货合约也出现了较大亏损,在1月1日到2月27日期间就亏损1,9亿英镑。

里森在进行以上期货交易时,还同时进行日经225指数期货期权交易,大量卖出鞍马式选样权。鞍马式期权获利的机会是建立在日经225指数小幅波动之上,因此,日经225指数出现大跌,里森作为鞍马式选择权的卖方出现了严重亏损,到2月27日,期权头寸的累计账面亏损已经达到184亿日元。

截至1995年3月2日,巴林银行亏损额达9. 16亿英镑,约合14亿美元。3月5日,国际荷兰集团与巴林银行达成协议,接管其全部资产与负债,更名为“巴林银行有限公司”。

巴林银行亏损倒闭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内部原因。1992年巴林期货新加坡公司开始进行金融期货交易不久,前台首席交易员(而且是后台结算主管)里森即开立了“88888"账户。开户表格上注明此账户是“巴林期货新加坡公司的误差账户”,只能用于冲销错账,但这个账户却被用来进行交易,甚至成了里森赔钱的“隐藏所”。里森通过指使后台结算操作人员在每天交易结束后和第二天交易开始前,在“88888"账户与巴林银行的其他交易账户之间做假账进行调整,通过假账调整,里森反映在总行其他交易账户上的交易始终是盈利的,而把亏损掩盖在"88888"账户上。

郑重声明:此信息由网站程序爬虫抓取或网友投稿而来,不保证信息的时间准确性和内容正确性,政策性的信息以官方公布为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会在48小时内进行人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