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期货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

金融期货作为期货的一个主要类别,具有期货概念的基本特征。金融期货和商品期货最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金融期货合约的标的物是金融资产或金融指标,如外汇、利率、债券、股票、股票指数等。金融期货合约是由金融期货交易所统一制定的、规定在将来某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按照特定的价格买卖某种金融资产或金融指标的标准化协议。和商品期货交易一样,金融期货交易同样需要在有组织的期货交易所内集中进行,并以公开竞价的方式进行交易。

金融期货产生的历史并不久远,最早的一份金融期货合约产生于1972年,距今仅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从1851年第一份被认可的商品期货合约算起,商品期货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发展历史了。尽管金融期货的问世比商品期货要晚很多,但作为后起之秀,金融期货的发展势头远远超过了商品期货。在短短的三十多年时间里,金融期货蓬勃发展,一跃成为世界期货市场的主角,将传统的商品期货驱逐到了次要地位。

外汇期货的产生和发展

金融期货的繁荣是现代国际金融市场和全球化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金融期货的主要品种有利率期货、外汇期货和股指期货。外汇期货是金融期货中最先产生的品种,利率期货比外汇期货晚了3年,但其发展速度与应用范围都远比外汇期货来得迅速和广泛。

①从固定汇率制到浮动汇率制。外汇期货是以外汇为基础工具的期货合约。它是二战以后世界经济格局和国际汇率体系发生深刻变化的必然产物。

世界固定汇率制度的形成。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并引发了深刻的货币金融危机,西方各国被迫放弃实行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国际金本位制(以黄金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为了解决自身的国际收支和经济就业问题,欧美等国货币竞相贬值,导致国际货币市场动荡不定,进一步加剧了国际贸易的萎缩和世界经济的衰退。二战以后,各国的经济政治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正式成为了世界经济的盟主和全球政治的超级大国。由于美国拥有庞大的黄金储备,美元的国际地位得到空前稳固,这使得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经济体系成为可能。1944年7月,44个国家或政府的经济特使聚集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联合国和盟国货币金融会议,商讨战后的世界贸易格局。这次会议通过了《联合国货币金融协议最后决议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两个附件,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以此形成的国际货币体系被称作布雷顿森林体系(Bretton Woods System)。该协定旨在解决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引起的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问题。布雷顿森林体系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并规定: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每一美元可以兑换1/35盎司黄金;各国的中央银行应将本国的货币黄金平价与美元的黄金平价相挂钩,并将汇率波动幅度限制在士I%以内。该规定实际上是确立了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并与美元建立起固定比价关系的固定汇率制度。由于二战后美国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以及美元的坚挺地位,该协定得到较好的执行,各国中央银行大都能将货币汇率波动幅度控制在±0.5%-±0.75%之间。在战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布雷顿森林体系促进了国际贸易的空前发展,并增强了全球经济的相互依存性。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及世界浮动汇率制度的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得以维系的基础在于美国超强的经济实力。然而,从50年代后期开始,美国的经济竞争力逐渐削弱,其国际贸易收支开始趋向恶化,出现了全球性的“美元过剩”,各国纷纷抛出美元兑换黄金,美国国内黄金开始大量外流。20世纪60年代后期,二战战败国德国和日本的经济相继恢复,美国的超级经济大国地位受到了进一步威胁,世界经济格局也逐渐发生着重大变化。到了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再也支撑不住日益泛滥的美元了,尼克松政府被迫于该年8月15日宣布放弃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兑换黄金的美元“金本位制”,实行黄金与美元比价的自由浮动,并停止履行对外国政府和中央银行承诺的美元兑黄金义务。当年12月,西方“十国集团”的财政部长齐聚华盛顿史密森博物馆召开会议,并签订了著名的“史密森协议”(Smithsonian Agreement),协议宣布美元对黄金贬值7.89%,汇率波动范围扩大到2.25%, 1973年2月,美国政府进一步宣布美元再一次贬值10%,引发各国政府纷纷宣布其货币与美元脱钩,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日本、加拿大等国纷纷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不再承担维持美元固定汇率的义务,美元也不再成为各国货币围绕的中心。这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已全部丧失,该体系最终完全崩溃,世界浮动汇率制度开始形成。

②浮动汇率制带来的汇率风险。在浮动汇率制下,各国政府不再规定货币的含金量,也不维持本币对外币的比价,而是完全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货币价格。这样一来,汇率决定的基础就变得很不固定,再加上影响外汇供求关系的因素错综复杂,因此汇率变动异常频繁,升跌幅度不断扩大,这就给外汇市场带来了极大的价格风险。毫无疑问,对于国际贸易和国际资金借贷的从业人员来说,他们要面对着因外汇市场汇率的不确定而可能使其遭受损失的外汇风险。

这种外汇风险又被称作汇率风险,从其产生的领域分析,可将其分为商业性汇率风险和金融性汇率风险。商业性汇率风险主要是指人们在国际贸易中因汇率变动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这是汇率风险中最常见而且最重要的风险。金融性风险又分为债权债务风险和储备风险两类。债权债务风险是指在国际借贷中因汇率变动而使其中一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储备风险是指国家、银行、公司等持有的储备性外汇资产因汇率变动而使其实际价值减少的可能性。

③外汇期货的产生。为了规避上述这些汇率风险,人们在不断探索中逐渐把目光投向了期货市场。由于期货具有规避风险和套期保值的功能,金融界开始考虑将期货交易引入到金融市场中来。

1972年5月16日,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所属的国际货币市场(IMM:International Monetary Market)率先经营英镑、加拿大元、德国马克、日元、瑞士法郎和澳大利亚元等6种国际货币的期货合约,旨在将原来在农矿产品方面的期货交易方式用于外汇期货交易,使从事国际贸易和金融的人们能够转移汇率风险。

1972年,外汇期货合约的出现和交易的开始,标志着金融期货的诞生。

④外汇期货的发展。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国际货币市场自推出外汇期货交易后,业务发展相当迅速。第一天,在国际货币市场达成交易的外汇期货合约尚只有320份。但到1976年,相隔仅仅四年的时间里,交易量就已达到20万份,1988年更是猛升到2500万份。

外汇期货不仅交易量迅速增加,交易的品种也逐渐增多。目前,以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为例,上市的品种包括了以美元标价的外币期货合约(如欧元期货、日元期货、瑞士法郎期货、英镑期货等),外币对外币的交叉汇率期货(如欧元对日元期货、欧元对英镑期货、欧元对瑞士法郎期货等)以及CME自行开发的美元指数期货。

除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之外,1982年9月30日在英国伦敦成立的“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OD ( LIFFE)也开始推出了外汇期货,主要经营英镑期货、瑞士法郎期货、德国马克期货、日元期货和美元期货。 随后,中国香港、澳大亚悉尼、新西兰奥克兰、加拿大多伦多和温哥华、荷兰阿姆斯特丹以及新加坡等地,纷纷先后开始推出外汇期货,外汇期货交易逐渐在世界范围内拓展开来。

目前外汇期货市场仍以芝加哥国际货币市场和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为主。

郑重声明:此信息由网站程序爬虫抓取或网友投稿而来,不保证信息的时间准确性和内容正确性,政策性的信息以官方公布为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会在48小时内进行人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