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对稻谷、小麦两大口粮建最低收购价

粮食流通是连接粮食生产和消费的重要工作,涉及粮食收购、储存、运输、加工以及销售等各个环节。保障粮食流通工作需要财政的大力支持,国家在粮食流通环节采取了哪些财政支持政策?

“财政支持做好粮食收购。对稻谷和小麦两大口粮,建立了最低收购价制度,最低收购价水平按照国务院要求有序调整完善。”财政部经济建设司负责人李海南8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回答海报新闻记者提问时解释,当市场价格低于这一水平时,就启动政策性收购;当市场价格水平回升超过这一水平时,实行市场化收购,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去”的底线,维护好种粮农民的利益。对政策性收购粮食贷款的利息由中央财政负担,并安排了相关收购费用。

李海南提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中央财政出台了系列政策支持粮食流通工作,并且不断调整完善,加大力度,为推进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增强储备调控能力、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并且,财政对玉米、大豆实行“市场化收购+生产者补贴”保护制度。生产者补贴由以前的收购政策转换而来,根据相关面积和标准事先兑付给种粮农户。从实施效果看,玉米、大豆的整个生产形势稳中向好,价格回升,广大农民成为真正的受益主体。

同时,支持做好粮食储备工作。按照国务院部署,有序调整优化中央储备规模和结构,不断增强储备调控能力。对于储备占用贷款的利息以及储备粮的管理、监督等相关费用,由中央财政负担。同时,中央财政还积极支持做好储备的吞吐调节和正常轮换工作,保证市场粮食供给平稳和储备粮食常储常新。安排相应财政资金,支持做好仓储设施的维修改造和智能化升级,为实现科技储粮和绿色储粮创造基础条件。

其次,支持粮食产业发展。主要是从2017年起中央财政实施了优质粮食工程,重点支持粮食产后服务体系、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和“中国好粮油”行动。从实施情况看,近年优质粮食供给不断增加,并带动形成了一批区域性品牌,实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和消费者得实惠的目标。

李海南告诉记者,中央财政还积极支持地方做好粮食流通工作。建立健全了粮食风险基金制度。支持地方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支持地方进行粮库维修改造和智能化升级。同时,国家还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措施,为粮食流通发展提供支持。

以上内容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郑重声明:此信息由网站程序爬虫抓取或网友投稿而来,不保证信息的时间准确性和内容正确性,政策性的信息以官方公布为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会在48小时内进行人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