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金融衍生品,金融衍生品有哪些?

完整的期货及衍生品市场是由场内与场外两个市场组成的。通常把交易所市场称为场内市场,因为这里交易的都是标准化合约,透明度高,监管也较为严格。而场外市场交易的大都是个性化合约,流动性不强,灵活性较高,监管难以形成统一尺度。

但是,在场外市场中,交易者管理风险所暴露的敞口,大都在场内市场进行对冲。正是由于这两个市场的共性与特性,满足了投资者管理风险的不同需求,也促进了两个市场的共同发展。

衍生品的场外市场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的古希腊,它是由哲学家泰斯利出售自己的榨油机使用权时无形中产生的场外“期权”。当然,无论是场内衍生品市场还是场外衍生品市场,其快速发展仍然是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完成的。

例如在20世纪80年代产生的以金融工程为特征的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就呈现几何级数的增长。

依据国际清算银行披露的数据,2017年年底,全球场外衍生品市场名义本金为532万亿美元,而同期的场内衍生品市场持仓额为81万亿美元。各种各样的衍生品早就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各种金融场景中。

下面讲一下国内的情况。在我国,场外衍生品始于1997年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中国银行首家试点开展的远期结售汇业务。到2017年,银行间利率及Forex衍生品(包括远期、互换、场外期权等类型)的场外衍生品市场成交额突破100亿元人民币,成为我国衍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近期场外衍生品的发展态势来看,在业务规模上,截至2018年,证券公司场外期权新增业务的规模及占比整体高于收益互换,成为市场的主力产品,在期货风险管理公司的场外衍生品业务中,场外期权业务占据主导地位,互换业务规模占比逐渐下降,远期业务整体发展较为缓慢。

而在银行系统中,场外衍生品业务的互换业务占据主导地位,场外期权发展较为缓慢,远期业务规模占比逐渐增加。在结构标的上,证券公司参照中国证券业协会所确定的A股股值、A股个股、黄金期现货、其他期现货、境外标的和其他等六个类别。

期权维度中,由于个股期权对冲成本较高,其期权费占比显著高于其他标的类别,对于期货风险管理公司而言,场外衍生品仍然以商品类衍生品为主,金融类衍生品规模及占比均较低。在场外衍生品业务的集中度和交易场所上,证券公司场外衍生品业务的集中度整体较高,而且交易的场所也比较集中,主要在柜台开展,在报价系统中的业务占比相对较低,但报价系统中的机构数量及规模有增长趋势,产品大多以场外期权为主。

在产品结构上,场外期货以其结构设计最为灵活、合约种类趋于多样化受到各类金融机构的青睐,这里尤其提到的是期货公司下属的风险管理公司,这几年在期现结合方面,充分利用了场外衍生品市场。

以上内容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郑重声明:此信息由网站程序爬虫抓取或网友投稿而来,不保证信息的时间准确性和内容正确性,政策性的信息以官方公布为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会在48小时内进行人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