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期货:炼钢的“调味料”——铁合金之铁合金企业的立足之本

由于铁合金当初主要是作为炼钢时脱氧剂使用,所以一开始对铁合金的品种与品质要求并不高。最初是利用生产工艺与炼铁基本相同的高炉来生产硅铁、锰铁、铬铁等高碳低品(合金含量)的铁合金。法国人普尔塞尔(A.Pourcel)是铁合金高炉工业生产的先驱。随着钢铁用途与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炉法生产的铁合金越来越不能满足钢铁的实际需求。在电力工业诞生后,从1890年开始,法国穆瓦桑(Moissan. Henri)等人利用电炉,先后生产出了高品质的硅铁、锰铁、铬铁等铁合金,开创了电炉法生产铁合金的先河,并延续至今。当今电炉法已基本取代了高炉法,成为铁合金主要的生产方法。

铁合金电炉与炼钢电炉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别,但基本原理大同小异,都是将电极(通常石墨)插入炉内,通电后利用电弧热进行冶炼。由于冶炼铁合金时需要大量的热,所以也就需要大量的电,是用电大户。因此除了原料外,丰富而价廉的电力资源是铁合金企业建厂生产的“立足之本”。

从历史上看,法国是早期铁合金的主要生产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挪威成为最大铁合金输出国,它们都是以当地丰富的水电资源为基础。中国铁合金生产主要集中在广西、内蒙古、贵州、湖南、四川、宁夏等电价相对较便宜的地区,2017 年这6个地区的铁合金产量达1 760万吨,约占中国铁合金总产量的54%,是中国铁合金现货供应及期货市场重点关注的地区。

(注:一般要求不高的高碳铁合金,如硅铁、高碳锰铁、锰硅合金、高碳铬铁用还原电炉(矿热炉)法生产,而要求更高的低碳铁合金则用精炼炉法生产。)

总体而言,钢厂占据铁合金定价的主导地位,在郑州商品交易所铁合金期货还没有上市交易前,“比武招亲”式的招标采购是国内铁合金市场的主要定价模式。一般情况下,钢厂根据生产需要,不定期地向铁合金生产企业或销售商进行招标采购,招标价格主要由钢厂决定,“比武者”则只能结合市场及自身的生产经营情况,决定是否接受钢厂的招标价格,或更低价竞争。最终质优价廉的胜出者与钢铁厂签订买卖合约。钢厂还往往采取货到付款、信用证、承兑汇票等延期付款的方式进行交易,这对中标者较为不利。因此,硅铁与锰硅铁合金期货的推出,对铁合金供给端企业在市场定价权的平衡与规避风险方面的作用不言而喻。

(注:钢厂一般按照旬或月度对铁合金进行招标采购。)

以上内容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郑重声明:此信息由网站程序爬虫抓取或网友投稿而来,不保证信息的时间准确性和内容正确性,政策性的信息以官方公布为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会在48小时内进行人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