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期货》:田野上的金色波浪——小麦的价格影响因素

三、小小麦、大买卖(小麦价格的影响因素)

粮食贸易是古老的行当。尽管小麦主要以国内消费为主,大部分国家都将其视为重要的战略物资,但是全球小麦一年的贸易额仍然达到520亿美元左右。小麦的价格从历史上来看还是相对平稳的,过去30年仅出现了3次剧烈波动,其中最剧烈的一次发生在2007—2008年。2007年9月,澳大利亚东部地区持续干旱,导致其小麦产量连续第二年遭受严重减产,市场预估2007年澳大利亚小麦产量仅为1350万吨,比2005年的峰值2500万吨下降近一半。澳大利亚是全球第五大小麦出口国,它的连续减产令全球小麦市场供应吃紧。2007年9月,CBOT小麦期货价格创出历史新高,最高到871美分/蒲式耳,比2007年4月最低点412美分/蒲式耳上涨了111.4%。由于当年欧洲小麦也减产,且质量下降,市场转向采购美国小麦,导致美国小麦出口强劲,提振2007—2008年度美国小麦的出口预期和库存下降预期,推动CBOT小麦期货价格在2008年2月达到令人难以置信的1349.5美分/蒲式耳,比2007年9月的高点又上涨了54.9%,比2007年的最低点翻了2倍还多。但是随着美国、欧洲的小麦丰产,以及美国次贷危机逐步显现端倪,并且由金融市场向商品市场蔓延,CBOT小麦价格在2008年2月即发生逆转,2008年5月,价格一度跌破800美分/蒲式耳,到10月次贷危机全面爆发时,CBOT小麦期货价格回到了500多美分/蒲式耳。之后的10年,500美分/蒲式耳几乎就是CBOT小麦期货的底部区间(见下图)。

资料来源:Wind。

作为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小麦价格受到全球宏观经济的周期波动、自身供求关系变化、相关商品价格变化、小麦购销政策变化、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此外,小麦生产的周期性和季节性、交通运输因素、市场投机因素和心理因素、消费者购买力和偏好、突发事件均会对小麦价格走势产生一定影响。

四、两个“妹儿”(麦子)的差别(郑商所小麦期货合约)

郑商所于1993年5月28日推出普通小麦(简称普麦)期货交易,又于2003年3月28日推出优质强筋小麦(简称强麦)期货交易。普麦和强麦这两种小麦有什么不同呢?

第一,两种小麦用途不同。面粉的品质取决于原料,普麦和强麦是生产小麦粉的两种不同原料,不具有替代性。普麦适合生产手工作坊及家庭使用,如制作馒头、普通方便面等食品;强麦适合生产工业化食品,如饺子、拉面、面包等食品。二者无法相互替代。

第二,普麦和强麦存在价差,且极不稳定。从历史价格数据来看,普麦和强麦的价差从40元/吨至300元/吨以上不等,二者价差曾一度达到600元/吨。作为面粉的原料,如此大且不稳定的价差无法让投资者用一种小麦合约代替另一种来套保。两个小麦合约的存在,给投资者带来更大的便利,尤其是有利于套期保值的产业客户参与,可以引导企业利用不同的期货合约规避风险,发挥市场功能,促进小麦产业平稳发展。

第三,从生产上看,二者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一般强麦产区也适宜种植普麦。在同一产区,当二者价差扩大时,下一年农民种植强麦的积极性增加;当价差缩小时,下一年农民种植普麦的积极性增加。调研中,也有一些投资者和行业专家反映还应该增加弱筋小麦,这样更加有利于完善小麦市场体系,促进小麦产业良性发展。目前来看,国内弱筋小麦产量太小,暂不具备上市的条件。

第四,普麦较强麦受政策影响大。国家托市收购、储备等政策往往针对普麦。虽然目前受国家政策调控影响,普麦价格较平稳,但普麦作为大宗粮食品种,价值低、利润薄的特点鲜明,产业链企业的避险需求客观存在,需要利用期货来发现价格、管理风险。而强麦价格波动相对较大,企业管理风险的需求较强,在期货市场具有较好的流动性。

第五,避险群体不同。普麦和强麦的主产、主销地区以及用途不同,决定了产业链条上的主体不同。在价格波动的情况下,这些不同主体均需要利用期货市场规避风险。虽然跨品种套期保值是一项选择,但实证研究表明,直接采用同一品种的期货合约套期保值效果更为明显。

第六,从国外成熟市场经验来看,不同质量的小麦可以同时活跃。美国有三家交易所交易小麦期货合约,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堪萨斯交易所、明尼阿波利斯交易所分别交易小麦、硬红冬麦和硬红春麦。目前,三个品种都运行较好,流动性充足,功能发挥显著。这说明小麦作为大宗粮食品种,由于生产、需求存在明显的差异化,可依据最终用途的不同而作为不同的期货交易品种存在。

郑商所普麦期货和强麦期货合约见下表。

以上内容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郑重声明:此信息由网站程序爬虫抓取或网友投稿而来,不保证信息的时间准确性和内容正确性,政策性的信息以官方公布为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会在48小时内进行人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