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期货》:天然的蛋白质补品——大豆(四)

七、年年岁岁花相似(豆粕消费的季节性)

豆粕是棉籽粕、花生粕、菜籽粕等12种动植物油粕饲料产品中产量最大、用途最广的一种。作为一种高蛋白质,豆粕是制作牲畜与家禽饲料的主要原料,且不易被替代。此外,豆粕还是制作糕点食品、健康食品及化妆品和抗菌素原料。

当豆粕价格过高的时候,饲料企业就开始减少饲料配方中的豆粕添加比例,增加杂粕的用量。以猪配合料为例,一般蛋白豆粕的添加量为10%—30%,当豆粕价格偏高,杂粕替代就会增加,但棉粕中的游离棉酚和菜粕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含有的硫代葡萄糖甙、丹宁、植酸、芥子碱等抗营养因子都会降低饲料品质,所以杂粕替代量理论上只有5%—10%。这就保证了每年豆粕的需求不会因为价格大幅升高而出现大幅下降。

过去20年中国大豆进口量不断增长,到目前中国每年消费的大豆80%左右依靠进口供应。因此大豆压榨厂产能多集中于沿海省份,主要集中于广西、广东、江苏、山东、河北和辽宁等地区。经过压榨生产的豆粕,将从沿海地区运送至内陆省份生产饲料,以满足全国各地的消费需求。

由于美国和巴西是中国大豆进口的最重要来源国,两个国家每隔6个月会有大豆收割供应给世界市场,因此中国大豆进口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在巴西和美国大豆收割后大概两个月时间,中国的大豆进口量会较大,比如每年的5—8月大量进口巴西大豆,11月至次年1月大量进口美国大豆。进口量较低的月份除出口国家供应原因,还有中国需求的季节性因素影响。

中国养殖产业需求每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每年春节之后的时间是饲料消费的淡季,因此豆粕的需求每年最低,中国的大豆进口量和工厂压榨量也相对较低。伴随需求逐渐回升,工厂的压榨水平在之后的月份里不断升高。春节之前的几个月是每年饲料消费的旺季。压榨厂会根据每年的需求季节性特征安排规划生产,因此工厂的大豆压榨量会表现为比较明显的季节性特征。

以上内容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郑重声明:此信息由网站程序爬虫抓取或网友投稿而来,不保证信息的时间准确性和内容正确性,政策性的信息以官方公布为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会在48小时内进行人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