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商所为何推出生猪期货(一)

大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大商所)从2001年开始研究生猪品种。二十年来,通过开展课题合作、广泛调研等多种方式,大商所对生猪品种的质量标准、现货市场贸易格局、运输及屠宰加工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细致深入研究,在对相关重点、难点和风险点问题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完成了生猪期货合约草案。在合约设计过程中,大商所始终同行业协会及各大龙头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多次召开产业客户和会员单位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经过反复论证和完善,目前设计方案已经成熟。

(一)生猪产业规模大,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生猪对国计民生具有重要影响力∶第一,生猪品种市场规模大,2019年我国生猪出栏量约5.44亿头,总体市场规模近2万亿,我国生猪出栏量约占全球总量的43%。第二,生猪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猪肉是我国主要肉食来源,消费量约占肉类总消费量53%。第三,生猪产业上下游影响面广,据统计我国目前养猪场数量超过6700万个,屠宰企业总数约1.4万家,饲料、兽药、机械、深加工等企业数千家,相关产业链就业人数过亿人。第四,猪肉在CPI中占比高,价格波动影响大。由于我国生猪价格每隔3~4年出现一次大幅周期性变化,每个周期高点价格都接近或超过低点价格两倍,非洲猪瘟爆发前的近十年间,价格约在9000~22000元/吨波动,猪肉价格大幅波动对居民生活带来较大影响。

(一)生猪产业链企业避险需求较强

生猪也是整个产业链的上游产品,价格的波动既与养殖农户及企业的经济利益密切相关,又是国家政策制定的主要参考依据。从服务产业角度来看,生猪活体的现货套保需求最为强烈。我国生猪产业链现阶段生猪活体的自由贸易十分活跃,主要交易发生在生猪的出栏环节。生猪贸易商、经纪人参与积极,贸易商与养殖场之间采用生猪定价和结算,这种贸易模式占比达80%以上,而养殖场与屠宰场的合同交易占比相对较低,贸易商的普遍存在使得生猪交易和流通灵活,并承担了出栏环节和屠宰环节价格差异的风险,产业亟需期货市场来规避风险。

以上内容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郑重声明:此信息由网站程序爬虫抓取或网友投稿而来,不保证信息的时间准确性和内容正确性,政策性的信息以官方公布为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会在48小时内进行人工处理。